•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追夢之途,惟有奮鬥(望海樓韆鞦偉業 百年風華⑤)

2021-06-23 09:1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1840年以來的中國歷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追夢史。

  追的什麼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什麼要追夢?因為我們曾經輝煌,而在近代卻陷於落後。

  “觀于海者難為水”,一個經歷過秦漢雄風、盛唐氣象的國家,一個誕生過愚公移山神話、天下大同思想的民族,怎會甘於淪為“東亞病夫”?因而,實現民族復興,就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最重要的歷史任務。誰能擔負起這個歷史任務,中國人民就會跟誰走;誰能推動實現這個偉大夢想,中華民族就會選擇誰。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歷史正在急切呼喚合格的答卷人。

  中國共産黨,就誕生在這180多年追夢之旅中。在此之前,中國社會涌現出各種政治力量,試圖挽救中國于危亡之中,但都以失敗告終。原因在於,這些政治力量都未能提出正確的綱領併發動人民群眾,以解決近代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迫切問題。只有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便以百姓之心為心、以民族之夢為夢,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援。

  夢想的實現需要找到正確的道路。起初,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但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概括的,“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更是極大動搖了中國知識分子對西方的信心。中國人意識到,以西方式的“霸道”求富強,終會給本國和他國人民帶來災難。就在中國人民苦苦追尋“王道之富強”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條把尋求富強與尋求人類解放和公平正義緊密地結合起來的道路,這條既能實現現代化又能克服資本主義諸般弊端的道路,給奮力追夢的中國人民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

  有了夢想,找對道路,還要用奮鬥去托起夢想。理論和實踐之間還有很大距離,沒有不屈不撓的鬥志和實幹興邦的精神,夢想就會變成空想。而在中國共産黨這裡,黨章、入黨誓詞上那些滾燙的文字,都變成了每一次借住老鄉家時的“缸滿院凈”、每一次急難險重時的“黨員先上”,變成了370萬名共産黨員為建立新中國而壯烈犧牲、1800多名扶貧幹部將生命定格在脫貧攻堅一線……中國共産黨最終用自我犧牲、知行合一感動了全中國的人民大眾。

  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説服力的教科書。中國共産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這一百年,又何嘗不是少年中國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一百年。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這個夢圓時刻。

  追夢之途,惟有奮鬥。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