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金觀平:“雙輪驅動”不可割裂——厘清當前對外開放的幾個理解誤區(下)

2020-09-26 11:2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國內國際雙迴圈,是驅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雙輪”,絕不能將二者割裂開來。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既不能沿襲改革開放初期由客觀條件決定的經濟增長模式,也不能因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而收窄對外開放程度和水準,僅靠國內大迴圈“獨輪”驅動。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完整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力打造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回顧新世紀以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外貿進出口在經歷了“前高後低”的增長變化後,對國民經濟驅動的邊際效用遞減。其中,兩大外部原因不容忽視:一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對外出口下行壓力陡然增大;二是由於美方對我極限施壓,世界數一數二的兩大經濟體貿易關係波譎雲詭,使全球經貿前景陷入陰影。但同時亦需高度關注的是,儘管外部環境趨緊,但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卻韌性十足。這是因為,外需市場急劇變化激發我國經濟內需與外需動能轉換加速。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6年,我國進出口總量曾佔國內生産總值的64%,到2019年,進出口總量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降至32%。同期,我國最終消費對國內生産總值貢獻率接近60%。這些跡象充分表明,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已成呼之欲出之勢,這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邏輯。

  從更寬闊的歷史視野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這一基本事實沒有變,變化的是機遇挑戰的具體內容。我們比以往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在變局中開新局,更加深刻準確地把握新時代的發展規律,在全力構建國內大迴圈強有力的主體支撐的同時,以更高水準的國內國際雙迴圈驅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這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爭取主動的法寶。

  當前,在疫情重挫全球貿易投資的複雜背景下,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特點尤為搶眼。當務之急是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一手抓好國內大迴圈主體構建,一手抓好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和國內國際雙迴圈機制聯通。

  立足國內,我們要多管齊下,精心夯實國內經濟大迴圈主體之基。一是通過創新創業創造新供給、催生新需求,打通淤點、疏通堵點,引領國內大迴圈;二是通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佈局優化催生具有比較優勢的新增長極和動力源,拉動國內大迴圈;三是通過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新機遇,打通支撐科技強國的全流程創新鏈條,破解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發展魔咒,以數字經濟“賦能”國內大迴圈;四是通過強化措施進一步做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中低收入群體,促進改革發展成果共用,以城鄉居民充分就業和收入提升支撐國內大迴圈。

  面向國際,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和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逆境之中,我們更要處亂不驚,善於在變局中謀發展、開新局。要通過更高水準對外開放,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和推動多邊雙邊合作深入發展,以更高水準的國際經濟大迴圈助力國內經濟大迴圈,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明年起,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立足重要歷史關口,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儘快構建起新發展格局,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上下一心,把國內國際雙迴圈作為有機整體,系統謀劃、精心構建國內大迴圈的主體工程,協同推進國內國際雙迴圈良性互動,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確保中國經濟乘勢而上、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