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好好學習】女排精神:為中華崛起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2020-09-26 10:58: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你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你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邀請剛剛獲得2019年女排世界盃冠軍的中國女排隊員、教練員代表,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招待會,並在會前親切會見女排代表時強調

  女排是時代的記憶,正如“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的頒獎詞所述,“幾十年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從不言敗,他們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他們的腳步是一個國家成長的歷程,奏國歌升國旗,他們超越了體育,是國家的英雄。”

  女排精神為什麼能成為時代的引領?讓我們跟隨中國女排的腳步,尋找其精神力量的生成,探索其穿透時代的力量。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中國社會不再需要一場比賽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競技體育也走上了職業化的發展道路,人們能夠以更平常的心態看待競技場上的得失。然而,人們並沒有遺忘“女排精神”,沒有遺忘女排隊員在賽場上的汗水與吶喊。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國慶節前夕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時所説:“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你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你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這是女排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它是中國奧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的生動彰顯,也是中國精神的時代表達。

  回顧中國女排的一路征程,“愛國是靈魂,團結是法寶,拼搏是特質。”這也是女排精神穿透時代的力量所在,學習女排精神,核心就在於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愛國、團結和拼搏。

  專業中的愛國

  什麼叫愛國?郎平的這句話大家都非常熟悉,這是最簡單但也是最深沉的愛國。“升國旗、奏國歌”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這需要隊員們熱愛敬畏自身的職業,練好、打好每個球,這也離不開國家的發展和支援。比如中國在奧委會席位的恢復,就為女排獲取了征戰世界的門票,國家發展基礎上的硬體改善和專業大團隊則成為女排身後堅實的力量。因此,對於每個行業和每個人來説,愛國首先是要正確認識個人與國家的辯證統一關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將小我融入大我,傳好歷史的接力棒。更重要的是,將愛國的情感轉化為理性的認知和自覺的行動。堅守好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將職業做成專業,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能豁得出也頂得上。如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模範人物——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等。

  集體中的個性

  郎平曾在文章中寫道:“在我的字典裏,‘女排精神’包含著很多層意思。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女排當年是從低谷處向上攀登,沒有多少值得借鑒的經驗,但是在困難的時候,大家總能夠團結在一起,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執教中國女排時,郎平用上了團隊協作的法寶,採取“大國家隊”和訓練模式,不拘一格選隊員、私人訂制培訓隊員,每年都有“天才少女”不斷涌現,不增強了中國女排的團隊實力。所以説,一個好的團隊,既要有個性的凸顯和光芒,更要有集體的統一和進步。在社會分工越來越專業、也越來越細化的今天,我們既需要個性,更需要共性,更強調合作,因此我們要學會辯證對待與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學會競爭與合作,實現集體與個人的雙贏。

  拼搏中的幸福

  2020年全國兩會時,中國女排國家隊隊長朱婷在答記者問時説,女排精神不是在勝利的時候才有,有時候明知道得不到冠軍,也會竭盡全力不在乎勝負,這種信念一直都在。從“竹棚”訓練場上“三從一大”的刻苦訓練,到“一個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盡全力衝過去”,從“一分一分咬下來”到“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奮鬥拼搏成就了女排,這是中國女排讓幾代人熱淚盈眶的原因,也激勵著幾代人投入到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奮鬥征程中,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由此可知,女排精神不是喊出來的,是拼搏出來的。中國女排的身影也是中華民族性格的縮影,我們的社會主義也是一步步拼出來、幹出來的,同樣,我們每個人的幸福也是奮鬥出來的。

  學習女排精神,就是要學習踏實付出,在不服輸、不放棄中把美好的願景轉化為實際的行動。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