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視黨的政治建設是共産黨歷來堅持的傳統

2018-07-24 11:17: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夏璐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舉行第六次集體學習上講話強調,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為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重要保證。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把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總體佈局,並強調“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這是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大創新,意義重大而深遠。回顧中國共産黨領導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不難發現,重視黨的政治建設是共産黨歷來堅持的傳統,不僅體現在黨的建設這一具體領域,還體現在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整個歷程。

  改革開放剛一開始,我們黨就在實踐中實現了全面的撥亂反正。就黨的建設而言,也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上全面實現撥亂反正。具體而言,制定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其中相當多的內容都明確涉及到政治建設。改革起步以後,我們黨通過1983-1987年對黨的組織和作風的整頓,為集中力量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力量保障。而隨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理論的提出,則為這一時期黨的政治建設明確了政治方向,提供了思想動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主要圍繞密切聯繫群眾、反腐拒腐、鞏固基層組織等角度展開。在這一階段,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基層組織的核心作用。進入新世紀,黨的政治建設則主要突出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並且強調要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注重抓黨的政治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主要抓手也是其成功經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重塑黨的權威、加強核心意識、強化黨的領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規範黨內監督、加強黨內教育、整頓作風和反腐敗鬥爭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這些都是著眼于從政治上加強黨的建設。面對國際國內局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其目標不僅僅是要把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幹部按照講政治、有信仰、受紀律、敢擔當的目標來塑造,更是將眼光放在了現代民族國家構建這一高度上。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在宏觀層面就是要突出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黨的事業興衰和國家的富強復興緊密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大國,實現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宏觀層面,一不能失去方向,二不能沒有核心,而這些恰是黨的政治建設要解決的。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在中觀層面要發揮出黨的政治指南針的作用。引導全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就是要推動全黨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謀劃國家的重大戰略、制定國家的重大政策、部署國家的重大任務、推進國家的重大工作中去,要以對表對標校準偏差的原則堅決糾正偏離和違背政治方向的行為,確保黨和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政治方向確定後,是否能沿著既定方向前行,各級組織和黨員幹部就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現代民族國家的構建,在中觀層面就是需要可靠的組織和黨員幹部把政策落實,而這也正是政治建設能帶來的。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在微觀層面就是要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守正確政治方向的堅強戰鬥堡壘,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堅定不移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績、以及獲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都是因為黨的數以萬計的基層組織體現出了極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鬥堡壘,是黨的十九大對基層黨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只有在明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基層組織的凝聚人心、服務群眾、推動發展和促進和諧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的體現。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