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奏響改革開放與思想解放的雙重變奏曲

2018-07-23 10:24:0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原標題:奏響改革開放與思想解放的雙重變奏曲

  本文語粹

  ●40年來,思想解放有時似疾風暴雨蕩滌著陳舊的觀念,有時似春風化雨澆灌著新理念的田園,有時似滔滔江水衝決著阻礙中國前行的堰壘。

  ●改革開放提出了無數深層次的現實問題,為思想解放提供了直接要求。改革開放提出了無數未來的問題,為思想解放提供了方向和趨勢。

  ●改革不斷邁向縱深,開放不斷走向全面,改革開放提出的新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我們的思想必須有更加系統、更加深刻的解放。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推動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40年來,改革開放時而似雷霆萬鈞的高速列車賓士在中華大地上,時而似沖天的火山噴發沖刷著社會的地貌,時而似拂煦的微風溫暖著人們的心靈;40年來,思想解放有時似疾風暴雨蕩滌著陳舊的觀念,有時似春風化雨澆灌著新理念的田園,有時似滔滔江水衝決著阻礙中國前行的堰壘。思想在改革開放中新生,改革開放在解放思想中奮進,兩者相互交映,推動中國社會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

  解放思想成為改革開放的理論先聲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以充分的思想解放為前提的。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思想解放。首先,進行了廣泛的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鄧小平明確指出了這場討論的重大意義。他説:“目前進行的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大家認為進行這個爭論很有必要,意義很大。從爭論的情況來看,越看越重要。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這為改革開放奠定了思想基礎。其次,形成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政治共識和社會氛圍,使改革開放有良好的社會基礎。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鄧小平發表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這實際上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其核心內容就是強調解放思想。鄧小平説: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講話》是“開闢新時期新道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40年來,解放思想發揮出了巨大的歷史作用。首先,解放思想使我們掙脫了“左”的束縛,使社會主義走上了生機勃勃的改革道路。解放思想使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對待“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得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滯在很低的水準也不是社會主義”的結論,推動社會主義事業欣欣向榮地發展。其次,解放思想使我們不斷地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規律,在遵循規律、把握規律、運用規律的過程中推動中國經濟社會躍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我們強調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強調“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40年來,我們不僅深刻把握了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及現代化的一般規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普遍規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特殊規律,而且把握了執政規律、共産黨執政規律、中國共産黨執政規律以及發展背後的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從而使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再次,解放思想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勇敢地打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世界經濟的大海中學會了游泳,而且正在成為一流游泳健將。

  面對21世紀經濟全球化,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解放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解放思想不僅要突破舊框框,也要突破一些新框框。這裡説的新框框是指成功的經驗被教條化,從而約束了自己的進一步發展。

  改革開放為解放思想提供強大實踐動力

  改革開放提出了無數深層次的現實問題,為思想解放提供了直接要求。改革開放從一開始就提出了很多理論問題。例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區別是否在於計劃與市場,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否是計劃經濟,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否是市場經濟?這一實踐提出的問題促使我們推進理論創新,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1979年11月,鄧小平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他指出,“社會主義為什麼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説是資本主義。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40年來,我們不僅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且還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開放提出了無數未來的問題,為思想解放提供了方向和趨勢。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的改革開放永遠是面向未來的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就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週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這每一個問題都為思想解放提供了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路該怎麼走?黨的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如何跳出“歷史週期率”、實現長期執政?我們黨形成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思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黨形成了“三基本”的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是我們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是我們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在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中進一步解放思想

  由於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根本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意味著中華文明再次輝煌於世界,而且意味著世界社會主義走向復興,要用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寬廣視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與資本主義的競爭中不斷贏得比較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要成為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就要大力培養一批批能在國際社會産生重要影響的思想家。2000多年前,中國給世界貢獻了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孫子、荀子、管子、韓非子等偉大的思想家,一直深刻地影響到當今世界。當代中國不僅要給世界貢獻褲子、帽子、鞋子、襪子以及縫紉機、電視機、汽車發動機,還要給世界貢獻更多的思想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改革不斷邁向縱深,開放不斷走向全面,改革開放提出的新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我們的思想必須有更加系統、更加深刻的解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配置資源優勢相互結合,推動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同時,一系列複雜的難題擺在我們面前,市場在配置資源過程中有可能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如何在二次分配、三次分配中有效縮小差距,需要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以前解決問題的辦法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不僅僅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解決好黨與市場經濟的關係,不斷提高黨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在我國,黨的堅強有力領導不僅是政府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而且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根本保證。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資訊情報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