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實踐沒有止境 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

2018-03-07 10:51: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知識界代表委員之聲】

  光明日報記者王斯敏、王琎採訪整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

  更好地發揮制度優勢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集中體現在制度、能力和理念上,對西方發展理論的突破,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西方發展理論在很多非西方國家紛紛失靈,昭示了中國經驗的重要性。能否促進生産力發展和人民幸福是判斷一個國家的民主制度是否適宜、合理、具有優越性的根本標準。中國民主政治之所以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生産力發展和增進人民福祉,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我們黨不斷創新國家治理能力理論,不斷完善我國國家治理體系並提高治理能力,更好地發揮了我們的制度優勢,彰顯了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楊光斌委員

  紮根實踐沃土創新理論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40年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與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産力同社會的全面進步結合起來,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40年來,我們黨紮根中國的實踐沃土,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創造性地回答時代和實踐發展提出的新課題,不斷進行理論思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代表

  依法治網的中國智慧

  資訊時代的中國,如何實現依法治網?中國的理論與實踐世人矚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這是網路空間治理的重大創新,也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設立是對這一創新理論的實踐展開。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闢了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領域,構建了網路強國戰略與司法體制改革的新交集,是踐行司法公開與司法為民理念的新舉措,是維護中國網路主權與保障國家利益的新探索,作為一項重大制度性創新,它為國際社會探索網路空間治理模式和建設法治網路提供了中國智慧。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于志剛代表

  堅持理論與實踐統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社會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結合,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民族特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推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創新實踐,其科學內涵就是根據變化了的新情況和新特點總結的新經驗。堅持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高度統一,這是研究和宣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問題的一條根本指導原則,也為堅持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統一中進行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指明瞭道路。

  ——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王本朝委員

  理論創新應當有所遵循

  正確認識形勢、科學制定方略需要創新理論的指導和引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推進實踐所需要的思想旗幟、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形成了很多成功經驗,是今後理論創新中應當遵循的重要原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作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改革建設中遇到的新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以問題為切入點尋找新辦法,從而推動新觀點的出現;要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敢於擔當,從有利於黨的事業的角度出發,積極主動地推進理論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鄧純東委員

  中國發展的人民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蘊含著全新的發展邏輯,即人民邏輯。在資本主義國家,資本邏輯佔主導,只追求GDP的增長,忽視人的主體地位,導致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在當今中國,人民邏輯佔主導,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堅持人民立場,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委員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07日 01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