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和方略

2018-03-06 10:43: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作者:劉兆佳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具有劃時代意義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過去五年中國的外交政策取得的成果有全面的描述:“全方位外交佈局深入展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佈局,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習總書記把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他説:“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習總書記的論述,言簡意賅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和方略。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具有劃時代意義。它與世界上現存的主流外交思想有著明顯的不同,也可以説是對現行的外交思想的重要改進,是更符合中國自身發展以及世界和平與發展所需要的一套思想理論。

  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是在國際上不斷增強的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期以來,不同國家的外交政策,是以維護和爭取國家自身利益為主要目標的。因此,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只能遵循“叢林法則”。戰爭往往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紛爭的重要手段,個別國家的外交政策的目標,更是要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制度和發展模式強加於別的國家,並按照自己的形象來塑造世界秩序,認為只有當其他國家與自己在各方面趨同後,本國的利益和安全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

  當今世上美國國力最強,也是現存的世界秩序的主要締造者和守護人。美國外交政策背後的思想,是假設了人類歷史的發展以西方文明為終點或歸宿,西方文明比其他所有文明都優越,所有國家和民族最後都會揚棄自己的文明而採納西方的文明,而美國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建構一個由美國主導、以美國利益優先、符合“普世價值”(其實是西方價值)要求的世界秩序。為了維護和促進美國的利益,以及建構體現西方文明的世界秩序,美國會通過各種手段,包括戰爭和經濟手段,誘使或迫使其他國家按照“普世價值”進行改造。在不少美國人的眼裏,只有那個按照西方模式建構起來的世界秩序,才能維護世界和平並保障美國自身的安全和利益。美國絕對不會容許其他國家挑戰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和改變其建構的世界秩序。因此,很多美國外交專家都成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的信徒。“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會挑戰現存大國的利益和其所建構的世界秩序,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強硬應對這個威脅,這樣兩國之間的戰爭便不可避免。一直以來,美國的外交和軍事戰略的目標,就是要遏制任何足以威脅美國利益和安全的大國的崛起,過去的德國、日本、前蘇聯和現在的中國都成為美國針對的對象。

  二次大戰後,那個由美國建構和主導的世界秩序從冷戰結束後到現在基本上已經涵蓋全球。雖然我們需要承認這個世界秩序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上有其積極貢獻,但隨著其他國家的崛起和多極化國際格局的逐步形成,美國的霸權主義上升但責任意識卻下降,世界各國對和平與發展的訴求與日俱增,這個世界秩序的不公平性和不公義性越來越明顯,而其對所有國家,包括西方國家自己的安全和發展的負面影響也在逐步浮現。尤有甚者,個別國家因為仿傚西方而導致政局動蕩和發展倒退,而區域性衝突亦愈趨頻繁。因此,世界上重塑世界秩序的呼聲越來越響亮。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正是應運而生,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視,而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也是在國際上不斷增強的中國軟實力的主要組成部分。

  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不等於忽視或泯滅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多樣性

  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和方略的提出,並非像一些西方戰略家所擔心的是要徹底推翻現存的世界秩序。事實上,中國的快速發展在相當程度上也得益於積極參與到這個世界秩序中去。因此,提出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的目的,是要對現存的世界秩序進行改進或改良,從而讓它更能滿足新時代和新世界的需要,讓中國能夠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的核心,是要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充分結合了中國古代“大同世界”和“民胞物與”的人文關懷、中國共産黨人作為“國際主義”踐行者的廣闊胸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政策的實際經驗和中國人對世界大局發展規律的掌握。這個理念堅信世界各國日益相互依存、命運與共。許多威脅到全人類福祉的問題,只能在各國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應對。習總書記指出,那些威脅和共同挑戰包括:“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路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各國人民攜手並肩、共同承擔對全人類的責任乃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不等於忽視或泯滅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多樣性。恰恰相反,要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須得到照顧、世界文明的多樣化必須得到維持、各國人民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的權利必須得到尊重。所以,不能把西方文明取代其他文明,不能把西方發展道路強加於他人,不能把西方價值觀視為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更不能以人權高於主權為由干涉別國內政。習總書記説,“中國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淩弱”。因此,跟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也有自己的、必須堅決捍衛甚至不惜用戰爭手段維護的核心利益。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的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這六項就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習總書記明確表示,“中國絕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認為,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極化,美國意圖維護的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難以持久。事實上,過去的歷史發展表明,多極世界才是常態,而冷戰結束後那個以美國為主的單極世界只能是曇花一現的現象。因此,推動多極世界的出現並制定相應的、為各國所接受的、能夠行之久遠的國際秩序和“遊戲規則”至關重要。新的世界秩序要取得“合法性”,並達致公平公義和世界和平,必須要讓世界各國能夠在平等參與和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共同建構,而只有在新的世界秩序上才能建立起公平公正和行之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援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援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對正在重塑的世界秩序,將會發揮重要的推動和啟示作用

  無論新的世界秩序為何,不同國家總有大小、強弱和貧富之間的差異。因此,要建構一個公平合理、開放包容、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新世界,大國之間需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而大國也要負起維護和促進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的責任。按照習總書記的表述,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和方略的基本原則是,“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

  習總書記的觀點可以歸納為幾點。第一,中國的崛起並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並不意味著要稱霸、要建立一個由中國主導的單極世界。第二,中國不相信中國的崛起會引發“修昔底德陷阱”而發生大國之間的戰爭。大國之間只要願意承認單極世界不可持久、接受多極世界的現實並尊重彼此之間的核心利益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則大國之間可以和平共存、互利共贏。西方流傳的“中國威脅論”“中美終將一戰論”等觀點,基本上來源於西方人的歷史觀和西方文明的優越感,而這種“歷史命定論”絕非是必然的歷史規律。第三,作為大國,中國自覺且有責任協助和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讓它們得以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從而促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正好體現中國對發展中國家以至對全世界的殷切關懷和具體承擔。習總書記説,“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中國支援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在提出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的同時,中國也認真通過具體的外交方略來貫徹其思想。一是中國積極參與現有的世界秩序,並通過參與來推動其逐步改革,從而減少其對非西方國家的不公平性。二是中國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承擔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尤其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三是中國推動和參與新的國際組織的建設。比如,上海合作組織,並借助那些組織的組成和運作模式來體現和證明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的優越性和實用價值。四是中國積極利用各種國際平臺宣傳和推廣中國特色的外交理念,並駁斥各種對中國的不公不正的批評和責難。五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化的擁護者和捍衛者,積極支援自由貿易和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與封閉主義。

  通過過去和將來的努力,筆者相信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對正在重塑的世界秩序,將會發揮重要的推動和啟示作用。今天,絕大部分國家都希望建構一個立足於尊重國家主權、認同國與國之間的平等互利關係、排除霸權主義、凸顯開放包容、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和促進各國合作的多極化新世界秩序。正如習總書記所言,“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在這個巨變的大環境中,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可謂“順天應人”,必然會在國際社會上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支援。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