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發展新方位 奮進新目標(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

2018-01-02 09:3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陳曙光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政治判斷,賦予黨的奮鬥主題、目標任務、價值追求、歷史使命和世界擔當以新的時代內涵,為推進“四個偉大”提供了時代坐標和科學依據。

  新時代的鮮明主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變了,社會主要矛盾變了,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黨的理論和實踐主題仍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高舉的旗幟仍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治國理政第一位的任務仍然是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團結帶領人民奮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篇章,讓社會主義在中國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憑空産生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證明,社會主義是唯一行得通、走得好的道路,只有社會主義而沒有別的什麼主義能夠救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證明,傳統計劃經濟模式會窒息社會主義的生命力,走封閉僵化的老路發展不了中國、發展不了社會主義;蘇東劇變的歷史教訓證明,與西方接軌不是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一定會葬送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沒有別的什麼主義能夠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新時代的戰略安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在此基礎上,我們黨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順利實現。黨的十九大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新的戰略安排。

  從現在到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我們黨對歷史、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包括經濟發展的各項任務和目標,也包括社會發展等其他方面的任務和目標。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我們有信心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意味著原定的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將提前15年完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中國共産黨的治理優勢、中國經濟發展的後發趕超優勢充分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迸發出來的巨大創造力已經並將繼續深刻改變中國的面貌,基本實現現代化站到堅實地基上、具備厚實基礎。

  從2035年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與原來第三步戰略目標相比,內涵更加充實,目標更加宏大,願景更加美好。從現代化國家升級為現代化強國,意味著新目標不是建成一般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那時,中華民族將完成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新時代的價值追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人民利益是中國共産黨的最高追求,共用是新發展理念的價值旨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今天,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大幅提升,但共建美好生活仍有短板;社會財富快速增長,但距離共同富裕仍有差距。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同時人民生活需要的內涵大大擴展、層次大大提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更好滿足人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期盼更好滿足人們的參與感、公平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尊嚴感等“軟性需要”;期盼全體人民都能實現全面發展、共同富裕,共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期盼整個國家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平衡發展、共同進步,滿足人們在各個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要更加關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關注社會公平正義,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全體人民共用發展成果,更加注重增強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著力在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新進展。

  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實現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鴉片戰爭後,中國陷入山河破碎、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在各種主義、各條道路的反覆權衡中,在各派政治力量的反覆較量中,在中國人民的反覆對比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奮鬥史。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民主革命道路,完成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實現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推進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站在偉大復興的新坐標上。中國在短短幾十年裏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道路,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發展奇跡。中國奇跡發生在一個具有超長歷史縱深、超大國土面積、超大人口規模的國家裏,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2017年中國GDP估計超過12萬億美元,經濟總量大致相當於2個日本、3個德國、4個英國、5個印度、6個義大利、7個加拿大、8個俄羅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産業鏈條、最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2010年,中國製造業産值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的動力之源和穩定之錨,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以上,超過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和。

  新時代的世界擔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我們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世界逐漸形成西方主導的依附型世界體系和中心—邊緣結構。在這個世界體系中,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主導國際事務討論,核心國家、中心國家掌握著絕對話語權;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得不服膺中心統治邊緣的權力邏輯,在工業化、經濟全球化中扮演著依附角色,甚至隨波逐流。21世紀初,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崛起,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第一次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2012年以來,中國和平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是人類社會數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它改變了全世界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基本判斷,宣告歷史終結論的終結;改變了西方描繪的“世界趨同於資本主義”的未來世界圖景,宣告“除了資本主義別無選擇”的簡單和偏頗;改變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當代境遇,表明社會主義在21世紀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改變了現代化等同於西方化的慣性思維,宣告走自己的路、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才是不變法則和永恒真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解決世界面臨的發展赤字,習近平同志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動設立絲路基金,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中國動力;為解決世界面臨的治理赤字,習近平同志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為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方案;為解決世界面臨的和平赤字,習近平同志提出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家交往觀,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制度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中國智慧。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