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到新時代的理論結晶

2017-12-14 10:18: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黨的十九大的一個重大歷史貢獻,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的行動指南,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新理論的産生,不僅是時代和現實的呼喚,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歷史是宏闊的,社會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是一條曲折向前的長線。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放到社會主義五百年發展進程中去觀察,可以加深對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提升認識的高度,增強貫徹落實的力度。

  科學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的理論結晶 

  世界社會主義已經有五百年的歷史,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從六個時間段闡述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在的歷史發展過程,即空想社會主義産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空想社會主義又稱烏托邦社會主義,是産生於資本主義生産狀況和階級狀況尚未成熟時期的一種社會主義學説,是現代社會主義思想的來源之一。空想社會主義經歷了早期、中期、晚期的形成和發展,如果從1516年莫爾的《烏托邦》算起有332年。儘管空想社會主義者尤其是晚期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在資本主義還不發達的時代,“不得不從頭腦中構想出新社會的要素”,但是他們“處處突破幻想的外殼而顯露出來的天才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體現了不少“共産主義思想微光”,為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料和啟示。

  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進入機器大工業階段,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無産階級登上社會歷史舞臺,同資産階級展開了激烈鬥爭。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性已使這種思想無法適應無産階級解放運動的需要,時代發展迫切要求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恩格斯積極參加工人運動,進行了艱苦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發現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歷史性跨躍,為無産階級革命指明瞭正確方向。如果從1848年2月《共産黨宣言》發表算起,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已有169年,它對近代中國、當代中國及整個世界都産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可以説,這是人類思想史和人類解放史上的一次壯麗日出。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徵和俄國實際相結合,創立了列寧主義,帶領布爾什維克黨和廣大人民奪取十月革命偉大勝利,實現了社會主義由理論、運動到制度的跨越。

  列寧去世後,史達林領導蘇聯黨和人民繼承了列寧開創的事業,進行了鞏固和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創造性探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雖然發揮過重要的歷史作用,但也存在嚴重弊端。為了克服這種模式的缺陷,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曾進行過一些改革嘗試。戈巴契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以後,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逐漸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在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下,最終發生了東歐巨變、蘇聯解體的歷史悲劇。從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到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具體模式和體制的社會主義存在74年。蘇聯的解體,絕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破産”“社會主義的終結”,而是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問題,是各種複雜原因造成的,是社會主義發展曲折性、艱巨性、長期性的反映。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産黨,選擇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從1956年到1978年,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積累了寶貴的認識成果,當然,也有沉痛的教訓。可以説,“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實現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鮮明提出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同時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黨在政治路線上的撥亂反正,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如果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算起,中國的社會主義已走過68年的光輝歷程。

  回顧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可以清晰看出,社會主義呈現出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從革命到建設、從挫折到改革的發展脈絡。科學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淵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到新時代的理論結晶,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它不是別的什麼主義,而是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正如恩格斯所説,“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産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這是對這一思想的創新性的肯定,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理論創新上實現的新飛躍。

  縱覽我們黨96年發展歷程,可以得出一條基本經驗,即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這是保證革命、建設、改革取得勝利和成功的重要法寶。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中的理論,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且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我們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兩大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然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仍然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這一思想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提出“八個明確”具體要求,同時在行動綱領層面闡明瞭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構成了系統完備、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科學體系。其中,很多新觀點、新論斷、新論述,在理論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創新、重大發展。當然,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特殊貢獻和創新性,並不是説黨的理論創新已經達到了一個終點,而是説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達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我們並未終止對真理的探索。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繼承和發展的關係。二者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連續性和發展階段性的內在統一。

  理論創新的價值,在於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恩格斯説過:“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産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並不是説可以高枕無憂。我們面臨的形勢更複雜,任務更艱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迎接挑戰、戰勝困難、推動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強大思想武器。

  解決人類發展問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無産階級解放運動和全人類解放的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一種國際現象,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就指出,無産階級解放和革命鬥爭是一項國際性的偉大事業,全世界無産者必須聯合起來。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可以更加深切感受到這一思想的國際影響和世界意義。

  社會主義、共産主義代表人類未來發展方向,它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等著作中對這種必然性作了深刻闡述。但是,必須清醒看到,人類走向共産主義是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並沒有逆轉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主義誕生160多年的歷史和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是指引世界上處於剝削制度壓迫之下的廣大人民改變自己命運、獲得社會解放、建設幸福生活的正確道路。世界範圍經濟危機的最終徹底解決,還是要在馬克思主義那裏尋求決定性條件和答案。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而且在世界上樹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實現現代化,是當今世界所有落後國家謀求發展的目標選擇。如何實現現代化?可以有多種模式,但從現實情況看,主要有兩種路徑,一種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現代化,一種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實現現代化。事實證明,資本主義現代化可以實現,西方發達國家一直是現代化進程的主導者和引領者。所以,西方人長期形成了“現代化必須西方化”的固有觀念,這是錯誤偏見。其實,社會主義為現代化指明瞭更為光明的正確道路。中國就是要走一條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這是不同於西方道路的偉大創舉。從1840年到1949年這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受盡了欺淩和壓迫。為了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悲慘命運。從1949年到2049年這一百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和完善,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這兩個一百年相比較,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中國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表明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蓬勃生機,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逐漸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廣泛讚譽和認同。德國的貝特霍爾德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給人們指出了一條擺脫全球資本統治的破壞性進程的出路”。作為一種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其一般性。它雖然回答和解決的是中國的實際問題,但也在一定意義上回答和解決了其他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如何發展的共同問題。

  習近平同志指出:“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發展規律。”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路徑選擇,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將對世界産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作者為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