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集體採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人民更有安全感

2017-10-20 09:43: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本報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潘旭濤)十九大新聞中心19日舉辦第一場集體採訪活動,5位政法戰線十九大代表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多措並舉,提升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如何提升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這是中外記者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

  江蘇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綜治辦主任朱光遠表示,綜治工作一直是把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江蘇省的公眾安全感從2012年的92.81%提高到目前的95.56%。朱光遠介紹説,這主要得益於3方面的工作。一是創新升級立體化、資訊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二是既堅持破大案,同時也管小案。“據我們統計,在影響公眾安全感的因素中,盜竊類案件佔了50%以上。”朱光遠説。三是大力推動群防群治,廣泛發動群眾參與。

  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兼政治部主任宋魚水錶示,為了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全國各級法院開始實行立案登記制度。“據統計,法院應當依法立案的案件,當天的立案率已經達到了90%。”

  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法醫病理損傷技術處副處長田雪梅介紹説,這些年,公安機關通過深化改革,做成了許多説了很多年、想了很多年都沒有做成的事。比如,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更便捷了,異地辦理身份證不用來回奔波了,沒有戶口的人可以登記落戶了。

  制度改革,更加保障人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有境外記者提問,中國出臺哪些舉措保障人權?

  作為執業30多年的律師,江蘇薛濟民律師事務所主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常務理事薛濟民對此感受很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更加重視人權保障。立案制度改革,比如從審查制改為登記制,還有行政訴訟制度改革,都使老百姓打官司不再難。”薛濟民説。

  薛濟民還列舉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比如,落實司法責任制,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再比如,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出臺了《關於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辦法》,在北京、上海、浙江等8個省市試點律師刑事辯護全覆蓋。

  結合檢察機關工作,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命名檢察官施凈嵐介紹説,“一方面,我們規範自己的司法行為,比如職務犯罪偵查中進行同步錄音。另一方面,我們行使相關的監督。近期,我們對一些羈押場所久拖未決以及超過羈押期限的案件進行了整改,將原先4000多起不當羈押降為零,這是很大的突破”。

  朱光遠還介紹了江蘇省在保證司法公正方面的舉措。江蘇省根據中央有關規定,及時出臺了關於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的實施意見,並且每半年進行一次總結通報,每年進行一次專項督辦,切實解決不願記錄和不敢記錄的問題。“現在幹警普遍反映,説情打招呼的人越來越少了,執法辦案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朱光遠説。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