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二十次長安街讀書會:中國道路 世界貢獻

2017-10-19 10:02:00
來源:共産黨員網
字號

  黨的十九大召開,國家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今非昔比,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成績驕人源自我們黨不忘初心不斷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即中國道路。

  10月15日下午,為了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使廣大幹部群眾更加深刻地領悟中國道路的發展歷史和偉大貢獻,由長安街讀書會聯合中共中央黨校科研部、團中央青年之聲學習者服務聯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主辦,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中國青年網、“青年之聲”綜合服務辦公室承辦,共同發起了第二十次長安街讀書會:中國道路世界貢獻。本次活動出席嘉賓有中共中央黨校校委委員、副教育長兼科研部主任韓慶祥教授,中共中央黨校陳曙光教授、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劉晨光副教授以及中共中央黨校科研部協作處黃相懷處長。本次活動圍繞《中國道路能為世界貢獻什麼》一書,從理論到實踐,共同講述中國道路的發展經驗和對世界的貢獻。

  韓慶祥:肩負學術使命,為構建“理論中的中國”貢獻思想的力量 

  韓慶祥表示,在我們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在此舉辦第二十次長安街讀書會,共同學習,非常有意義,我們都懷著喜悅的心情來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韓慶祥表示,作為理論工作者,我們應當有歷史擔當,拿起筆桿子面向社會寫出對黨和國家發展有利的研究成果來。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道路就是我們構建理論中國的一個實踐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共産黨人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促進中國成功,對世界有意義的一條中國道路。因此,如何來認識和解讀中國道路顯得格外重要。

  韓慶祥將中國道路最核心的精髓概括為黨政主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人民主體力量的合力。他指出,這三種力量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又體現了中國特色,黨政主導力量和市場配置力量分別從政治和經濟兩個維度來體現中國特色,而人民主體力量體現了中國道路的社會主義本質屬性。這是我們對中國道路的一個哲學解讀,要圍繞這個精髓來建構“理論的中國”。

  在談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個偉大”的重要論斷時,韓慶祥指出,“四個偉大”論斷的提出意義非凡,第一,這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經驗的一個根本總結;第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第三,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理論創新的實踐基礎;第四,是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行動綱領。

  韓慶祥表示,今天我們完全有自信回答梁漱溟之問,中國可以為世界貢獻中國道路,貢獻中國理論,貢獻中國制度,貢獻中國文化。

  陳曙光:堅持理論自信,不做西方思想理論的“跑馬場” 

  陳曙光指出,通過回顧1840年以來近200年的思想市場發展變化,可以看出“西學東漸”“西方話語中國化”一直佔據主流。新中國成立60多年,這個思想市場長期與世並存,尤其是我們的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領域的話語體系大多是“西方話語中國化”,但是我們今天在中國道路中找到了自信,這標誌著近200年來中國第一次在思想市場上扭轉了“西學東漸”的局面,第一次具備了將中國思想世界化的能力,這對人類思想市場的發展變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談到中國道路對世界的貢獻時,陳曙光指出,中國道路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這源於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五大優勢:第一,具有社會整合能力,全國上下一盤棋,整合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來發展自己;第二,具有戰略規劃定力,能夠長期穩定地堅持和貫徹方針政策,堅持原則性問題上不動搖;第三,具有決策執行效率,無論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其他問題都能夠得到高效的落實和解決;第四,具有選賢任能制度,中國選擇領導幹部,包括從基層到中層再到高層,經過層層選拔和歷練,有能力、政績和口碑方方面面的考核做保障;第五,具有自我凈化機制,我們黨有決心自我凈化、自我革新,形成制度和機制來不斷地保證自我的純潔性。

  劉晨光:中國道路可以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劉晨光首先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來看中國道路的歷史定位和理論內涵,他指出,首先,中國道路不是別的道路、別的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華大地上的發展,是和中國國情結合所走出來的道路。其次,中國道路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任務,特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一個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另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劉晨光指出,中國道路本身的成就是世界性的。中國道路是一條開放的道路,把中國道路的探索放在整個中國革命從建設到改革的歷史過程來看,它不僅解決了中國自己的問題,還具有世界意義,將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這表現在中國發展對於全球治理問題和經濟發展問題都有自己的貢獻,説明中國道路可以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黃相懷:中國正經歷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黃相懷首先表示,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以集體讀書會的方式來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非常有意義。中國道路是我們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向世界貢獻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中國道路能為世界貢獻什麼》是中國學者向世界學術界貢獻的一份珍貴禮物。

  黃相懷指出,從歷史方位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處在新的歷史方位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的階段。我們正在經歷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正在經歷著從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到解決發展起來以後的轉型,正在經歷從解決發展動力的問題到動力平衡綜合性解決問題的轉型,正在經歷從解決制度的轉型到既要局部轉型又要總體定型的轉型。中國道路不是橫空出世,而是有根有底、有依有據的。

  黃相懷認為,從承載的歷史使命來看,中國道路仍處在一個不斷的完成和塑造之中,我們當前的使命就是推進“四個偉大”,要讓“偉大鬥爭”更加豐富,並充實到我們治國理政的內容之中,做到剛柔並濟。同時,要把中國共産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從這個“偉大事業”上進一步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理論體系等,讓中國夢這個“偉大夢想”更加貼近人民,更加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眾説紛紜:關注中國實際,展望輝煌未來 

  在眾説紛紜環節,讀書會成員和嘉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來自國稅總局李新凱表示,讀書會意義重大,在學習過程中深化了自己對於中國成就的認識和底氣。國土資源部馮文利、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張文君等表示,應當在認清中國實際的基礎上樹立自信。韓慶祥對此表示認同並指出,第一,近代以來包括1978年以來,中國從來都是具有問題意識的,具有危機意識的,一個政黨最大的危機是缺乏危機意識,一個國家最大的憂患是缺乏憂患意識,一個社會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問題意識,但只看到問題而不從問題當中崛起,這個民族是缺乏自信的,習近平總書記講“四個自信”很有針對性,我們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第二,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就是從問題意識出發的,如新的發展理念等理論,就是有針對性地在回應和解決好“三大陷阱”。第三,習近平總書記最核心的思想、理論、戰略可以概括為人民共創、共用、共治,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最核心內容。

  通過回顧中國發展道路,品讀精品理論著作,進一步為廣大黨員同志統一思想認識、深化理論認識打下堅實基礎,共同以讀書學習的形式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對貫徹大會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以書會友,學思平治,相約長安街讀書會。(徐銘擁)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