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康:馬鈴薯都被旅行 菜價焉能不貴

時間:2010-09-26 10:14   來源:京華時報

  正是有關部門“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維,才造成了目前本市蔬菜運輸的一大亂象;造成了蔬菜價格以“最後一公里加價五成”的方式瘋漲,直至把交通違章罰款都算在消費者身上。

  北京市場上買到的馬鈴薯,居然是先從內蒙古運到山東,然後再從山東發到北京的,繞道800公里。所為何來?謎底原來是:不單因為山東是大的蔬菜集散地,菜賣得比較快,更重要的,是返程時能配送其他高價菜再運到北京賣;至於這些馬鈴薯因“旅行”所産生的成本最終攤到誰身上,您掂量一下手裏的馬鈴薯,再看看馬鈴薯的價格,就明白了。

  蔬菜繞道必然要增加成本,但由此就譴責蔬菜的經銷商向消費者轉嫁成本,顯然也有欠公允。經銷商們的“算計”,其實恰恰道出了目前在蔬菜運輸過程中的種種不規範的現象,比如“綠色通道”的似有還無;再比如各地對超載規定的標準不一讓司機無所適從等。再深入一點分析,這無疑也是我國現有蔬菜産地佈局不合理,農産品物流規劃不到位,包括農産品運輸過分依賴公路等矛盾的直接反映。

  蔬菜價格漲漲跌跌,毛八分的看似問題不大,卻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從媒體的報道中不難發現,從目前蔬菜生産基地的規劃佈局,到對現有基地的“維持保護”,都難見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援與保護;反之,倒是因為土地開發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大都開出減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等優惠條件,而一任蔬菜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僅以北京為例,過去主要為北京市民供菜的石景山、朝陽、豐臺等地的菜地面積已從17萬畝縮減至1萬畝以下,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這種“向錢看”的思維,顯然與總書記關於“群眾生活無小事”的講話相悖。而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各級部門重新對百姓“菜籃子”的問題加以重視,同時更需要與時俱進,審視當下圍繞“菜籃子”問題所引發的一些新問題:比如交通堵塞,再比如種菜勞動力不足,許多新生代農民不願種菜等因素。這些問題在政策上應予以統籌安排。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北京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新發地,在163家配送中心中,幾百輛負責配送蔬菜的麵包車,居然沒有一輛具備合法的身份。這實際上意味著,涵蓋了北京市內大部分市場、機關單位、大專院校、幼兒園等每天的蔬菜供應,事實上是由幾百輛“黑車”組成的。我就不相信,面對這種持續多年的現象,有關部門就沒有一點覺察。而我相信的則是,正是有關部門“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維,才造成了目前本市蔬菜運輸的一大亂象;造成了蔬菜價格以“最後一公里加價五成”的方式瘋漲,直至把交通違章罰款都算在消費者身上。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