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努力從經濟大國轉變為經濟強國

時間:2010-09-25 15:28   來源:新華網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中國人民的奮發努力,中國已從一個人口大國發展成一個世界經濟大國。再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有望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強國,”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説。

  對於中國目前的發展地位,洪平凡説,迄今為止並沒有一個國際組織或國際公約改變了它們對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的認定。雖然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總量近幾年已連續超過很多發達國家,但從每人平均收入、經濟結構、科技和生産力水準、社會發展等很多方面來看,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水準也只能排在中等位置。

  如何令外界對中國的發展地位持有一個比較客觀全面的看法,洪平凡認為,首先中國要對自身的能力有一個客觀、全面、符合實際的認識。從橫向來看,由於巨大的人口基數,中國大多數經濟與社會發展指標按每人平均衡量都排在世界的100位左右。僅以每人平均收入來看,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還不足4000美元,而世界平均水準為9000美元。從縱向來看,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與歷史上曾經達到過的高度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應加大政策力度減少內部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如果僅從中國幾個大城市的繁榮程度和少數人的財富收入來看,的確會使外界過高地估計中國普遍的地區發展水準和每人平均經濟實力。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政策向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傾斜是快速發展經濟的必要手段,但這也是造成目前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應該將政策向貧困地區和低收入群體傾斜。

  洪平凡同時指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穩定世界經濟和援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例如,面對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國為世界經濟戰勝困難走出衰退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還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政策的協調與合作。在二十國集團峰會、聯合國大會等重大國際平臺上,中國積極促使世界各國維護公正自由開放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積極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完善國際金融機構決策程式和機制;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和能力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措施。中國還一貫重視援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在促進南南經濟發展合作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洪平凡説,在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方面,中國也取得了突出成績。例如,中國已提前實現將貧困與饑餓人口減半、普及初級教育、降低兒童死亡率等目標。在過去20年裏,全世界擺脫貧困人口中的70%是中國實現的。而其他各項目標,中國也有望在2015年前順利實現。

  洪平凡認為,持久的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和世界各國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只有通過平等的國際競爭和廣泛的國際合作才能在維護併發展共同利益的同時,發展各國的自身利益。(記者顧震球 王湘江)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