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挺:四季度中國經濟仍是CPI上行 GDP下行

時間:2010-09-19 14:5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瑞銀證券財富管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中國投資策略師高挺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四季度市場難以擺脫震蕩格局,大盤權重股受制于經濟、企業盈利放緩以及物價、房價上漲壓力,難有持續上行動力。他建議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程度高的投資機會。

  中國證券報:近期,很多分析人士強調A股已經非常“便宜”,但整體市場依然裹足不前,您怎麼看?

  高挺:從歷史角度來説,A股的估值已經接近歷史的底部,但是有兩點我們需要思考。一是歷史底部有多少參考性。A股是結構變化很大的股市,幾年前很多金融股還沒有上市,那時候的估值底部和現在的估值底部是否具有可比性;二是大盤的估值雖然比較低,但背後的結構分化非常強,總體的估值便宜並沒有顯示一些結構性的走勢,比如近一年以來,小盤股持續跑贏大盤股。

  另外,走向全流通是市場估值中樞估值不斷下移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限售股解禁之外,市場直接融資的腳步也是非常之快,整體盤子非常大,估值也就很難大幅波動。

  中國證券報:您認為在今年四季度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哪些宏觀經濟方面的因素會影響A股市場的走勢?

  高挺:從2004年到現在,中間也有兩個時期是通脹往上走,但經濟出現回落。一次發生在2004年中期,另一次發生在2007年底。這兩個時期,A股的表現都不理想。

  目前我們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將繼續顯現通脹壓力,經濟下行的趨勢也仍將持續。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將回落至略高於8%的水準,中期通脹在3-5%水準。當然,我們不會很持續地看到通脹一直往上走、經濟一直往下走,這不會是一個長期趨勢。

  總體來説,經濟逐漸放緩之後,通脹的壓力就會變小。但它們的表現不是同步的,所以當看到某一階段通脹壓力開始加大,同時增長開始放緩,這將令決策者比較糾結,到底是保增長還是防通脹,政策上很難把握。

  與此同時,調控之下的房地産投資是另一個風險所在,居高不下的房價使得政策的不確定性難以消除。目前房價不漲不跌可能是一個“弱平衡”,很容易被打破。被打破後不管往哪個方向走,都會有負面的短期影響存在。

  中國證券報:既然宏觀因素的不確定性還比較高,今年年內的A股市場還存在哪些投資機會呢?

  高挺:總體來看,前期被熱炒的中小市值股票面臨盈利預期偏樂觀、估值水準過高、四季度解禁潮的三重風險,大幅度回調的可能性在增加,金融(銀行、保險)和採掘等板塊的低估值具有較高的防禦性,具備配置價值。

  值得強調的是,我們更希望從不確定性中找到一些確定性程度高的投資機會。有些市場趨勢是政策推動的,有些趨勢是自然形成的,如果自然趨勢再有政策的推動,這個趨勢的確定性無疑就更高。

  舉例來説,一是本身現在中國的工業化程度已經非常高,未來消費和服務的佔比會不斷提高;二是産業轉移、中西部發展等區域性調整,現在很多製造業已經開始往中西部轉移,很多地方政府會順應這個趨勢,興建很多基礎設施,加速這個趨勢的形成;三是城鎮化,東部沿海地區城鎮化的比例已經非常高,未來城鎮化的熱點應該是在中西部。

  考慮到上述確定性因素,我們認為,消費相關的板塊(零售、食品飲料、醫藥等)受益於相對較高的增長穩定性和確定性、工資加速上升、政府推動消費促轉型等多重因素,將是中長期看好的品種。得益於産業結構升級、中西部追趕效應、政府區域發展計劃的機械和設備、中西部固定資産投資相關的板塊具有中長期投資機會。

  戰略性新興産業(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在十二五規劃制定和實施初期,受益政策支援,也具有階段性機會,但目前仍應注意部分股票的高估值風險。(記者 陳曉剛)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