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融:央企改革遠遠沒有到位

時間:2010-09-02 15:21   來源:法制日報

  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

  或許,只有在告別的時候,人們才能更理解《後漢書王霸傳》中光武對王霸所説這句話的含義。

  七年前,李榮融臨危受命,擔起國資委主任這副“極具挑戰性、極具探索性”的重擔,如今,他功成身退。

  他説,“我沒有遺憾”。

  鮮明的李榮融色彩

  8月24日,國資委首任“掌門人”李榮融卸任,接替他的是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王勇。

  雖然在任的七年間,質疑聲和罵聲始終伴隨著李榮融,但他心裏很坦然:“有些好事到了有些人嘴裏就變成壞事,但是我不怕罵。因為心理很坦蕩,我做的是對人民、對國家有益的事。” 

  七年間,他交出了這樣一份眩目的成績單:國有資産從7萬億元增值至20萬億元,央企年上繳利潤翻了5番,“相當於每年一個中石化”;

  世界500強中央企從只有6戶增加到30戶;

  全國的國有企業數量從159000戶減少到114500戶,平均每年減少8000戶,196家央企經過結構調整、兼併重組,現在僅剩123家。

  在加大戰略性重組和結構調整的同時,國資委建立了業績考核、薪酬管理、國有資本預算管理、規範董事會、法律風險防範、國企改制和産權轉讓、市場化選聘人才等一系列制度。

  截至到目前,國資委發佈規章23件,規範性文件150件,以企業國有資産法為龍頭、以《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為基礎的國資監管法規體系逐步完善並深化,國有資産監管工作基本實現制度化、規範化。

  國資委2003年成立之初,曾有媒體稱,面對婆婆加老闆的指責,面對問題堆積如山的國企改革,李榮融從火山口啟程。

  七年過去了,李榮融更願意把這一項工作稱之為“拓荒”。因為國資委作為國務院特設機構,不僅歷史上沒有過,國外也沒有。雖然溫總理交待説“極具挑戰性、極具探索性”,但在李榮融看來,潛臺詞是更具風險性。

  “沒有經驗可循,可以説,國資委怎麼運作、方向在哪、196家企業往哪走,怎麼定位,完全帶有強烈的李榮融色彩。”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表示。

  “如今,國有企業的規模、作用、改革力度、佈局結構調整、承擔責任等方面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李榮融發揮了重要的領頭人作用。”他高度評價説:“中國的國企改革已經到了一個制高點,這場改革有著鮮明的李榮融烙印。”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