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回升並不意味經濟放緩已告終結

時間:2010-09-02 15:08   來源:證券時報

  在連續3個月回落後,8月份PMI指數比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對此,分析師認為,8月份PMI指數回升主要源於季節性因素,尚難判斷經濟已經結束回落態勢,不過經濟出現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已然不大。

  經濟放緩局面未改

  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出現回落,市場對此普遍較為擔心。PMI指數在過去的5月、6月、7月連續3月回落,並在7月創下17個月來的新低,為51.2%。

  對於8月份PMI指數的回升,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劉鐵軍認為,這是季節性因素造成的。他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除2008年外,其他年份的8月份PMI均高於7月份。也就是説,8月份PMI上升更多是季節性因素所致。“由此得出接下來月份PMI再拾升勢有失偏頗。”劉鐵軍強調。

  中金公司昨日發佈的最新研報也認為,8月PMI出現季節性反彈符合預期,但週邊風險加大的負面影響還沒有在8月份PMI中反映出來,把PMI的反彈作為經濟放緩已經結束的證據還為時過早。

  更為悲觀的是國泰君安。其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與往年比較,8月PMI回升幅度僅好于2008年,而弱于其他年份,顯示經濟仍在下滑過程中。8月PMI回升主要還是由於季節性原因上升,經濟仍處在加速探底過程中。

  深幅回落可能性不大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昨日公佈的PMI分項指數顯示,生産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較上月有所上升,其中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産成品庫存指數、採購量指數、進口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回落,其中産成品庫存指數回落幅度為3個百分點。

  中金公司指出,從分項指數來看,內外需季節性訂單增加,但弱于往年均值,顯示在前期國內緊縮調控和外需風險加大的雙重影響下,經濟回暖的動力不足。預計在美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出口訂單將繼續減少,出口增速未來幾個月可能迅速放緩。

  8月份出口訂單指數為52.2%,比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劉鐵軍指出,儘管出口增速有所下降,新出口訂單指數卻有所上升。再結合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目前的經濟狀況,出口訂單的回升的持續性還需打上問號。儘管PMI新訂單指數上升,但生産量指數卻波瀾不驚,産成品庫存指數下降,這顯示微觀企業層面平穩運作,印證經濟深調可能性不大。

  原材料漲價壓力漸顯

  值得注意的是,分項指數中的購進價格指數本月出現急速上升,升幅達到10.1個百分點。中金公司指出,8月購進價格指數大幅攀升,顯示通脹壓力增加,但8月份PPI將進一步回落。

  劉鐵軍分析指出,雖然8月份新訂單指數上升、原材料庫存指數下降使得原材料需求上升,但這並不能解釋當月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上升。他認為,在經濟運作相對平穩時期,該勢頭無法保持。同期PPI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更能反映上游産品的價格走勢,主要不確定因素來自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

  東北證券宏觀分析師王國兵也表示,購進價格指數上升10.1個百分點至60.5%,説明原材料等價格有較大幅度上漲,主要是主要金屬等原材料8月份大幅上漲,銅和鋅6月末以來持續上漲。但是經濟需求相對疲軟,全面的持續上漲的可能性較小,LME3個月主要金屬品在8月份中下旬已出現了回落。考慮到國內動力煤價格和國際原油價格繼續呈回落態勢,購進價格指數及PPI指數難以出現持續上漲行情。 (鄭曉波)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