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做局投其所好,翻雲覆雨實為鯨吞
在希臘債務問題被媒體爆炒出來時,希臘債務是如何猛增的,問題又是如何爆發等一些內幕也被揭露了出來,而以高盛為首的美國大投資銀行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因而也被暴露在陽光之下。
原來,希臘債務的規模長期以來被這些投資銀行創設的金融衍生品所掩蓋,信息被人為地改變了,這其中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外匯掉期。其實,外匯掉期最早是外匯市場的一種交易,就是即期與遠期外匯交易同時進行,以避免匯率波動風險。但高盛為希臘政府做掉期的目的不是為了避免匯率波動風險,而是為了把當前的債務減少,通過所謂的“掉期”往後推,本質上是為希臘政府提供信貸,但不以債務面貌出現。
根據現在揭露的情況看,早在2001年希臘加入歐元區時,高盛就與希臘政府做這樣的交易了。當時高盛為希臘政府提供了100億美元的美元和日元資金,按照美元與歐元的歷史匯率去換希臘未來的歐元資產。希臘拿出來與這100億外匯調換的是希臘未來機場的收費和彩票的收益。從形式上看,這好像可以看成是“掉期”,是以未來的歐元收益換成今天的美元和日元資產,然後希臘將這些美元和日元當作政府的資金用于彌補財政赤字,使希臘滿足了加入歐元區的財政赤字小于3%GDP的要求。
如果短期內通過這樣的掉期緩解政府的債務壓力,隨後希臘能夠通過經濟發展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債務危機在今天也不至于會爆發。但是希臘以及其他幾個國家長期以來過慣了寅吃卯糧的日子,加上內部經濟結構的失衡,社會福利又向德國等富裕國家看齊,政府的赤字和債務始終處于高位,並不斷增加。但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由于他們被看成是“富裕的歐元區”成員,在國際市場上的融資能力一流,主權信用始終被評為A級,所以誰也不會注意他們的債務問題。
然而,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嚴重的經濟衰退改變了原來的市場判斷和評價,而高盛這些國際大投行們也開始利用金融危機尋找掠食對象。2009年11月高盛CEO蓋瑞·柯恩面見希臘新當選的社會黨總理帕潘德里歐,提議由高盛購買希臘的債務,這回希臘則需將機場收費權交給高盛控制,並且再加上與高盛購買債務額相應的希臘政府其他固定收益。帕潘德里歐由于在競選中承諾要堅決抵制希臘長期以來存在的腐敗,最後拒絕了高盛的這一要求,于是高盛就率領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唱衰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