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變航油成本不靠譜 業內人士不樂觀

時間:2012-07-16 11:19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地溝油”不再回流到餐桌,而是大規模變成航油“飛上天去”,這一讓人感到“慶倖”的舉措,如今正因高出數倍的價格顯得“不靠譜”。

  減排措施

  日前,上海綠銘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綠銘”)已與荷蘭皇家航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上海綠銘向荷蘭皇家航空提供由廢棄油轉化成的“0號生物柴油”,經荷蘭公司的技術再處理後變為航空生物煤油供飛機使用。

  廢棄油便是俗稱的“地溝油”。

  不久後,2000噸産自上海的廢棄油就將在通過報關等手續後,被荷蘭航空的技術人員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飛機使用。

  目前,上海具有地溝油處置資質的企業僅有兩家,而過去幾年,這兩傢具有地溝油處置資質的企業因回收不到廢棄油而發愁,上海綠銘在此前7年的時間裏,還一直因收不到足量的“地溝油”而處於半開工狀態。

  “這肯定是個好事。”中航協副秘書長柴海波告訴新金融記者:“在中國,從飯桌流出來的地溝油,除了再次回到飯桌,幾乎沒有其他的用處。”

  他認為,地溝油能被用到價值更高,利用率也更高的領域,餐館也許會更願意把它賣給加工企業,而不會重新流回餐桌。

  在他看來,地溝油轉化成生物煤油供飛機使用,既可以進行廢物再利用,還可以産生清潔能源,“在將來的大趨勢中,清潔能源、生物能源,都是好的發展方向。”

  “這對減少碳排放也是有一定作用的。”柴海波説:“與歐盟提出為減少飛行器碳排放量而設立的‘碳稅’正好相反,這才是更實際的減排措施。”

  柴海波介紹,解決碳排放需要多方面綜合探索,一方面是尋找新能源,另一方面是在飛機和飛機製造商身上下工夫。

  “就像對汽車行業的規定一樣,各國均有各自的排放標準,但排放的標準並非用來約束車主,而是用來約束汽車製造商的,達不到排放標準的汽車不能出廠。”柴海波説:“飛機也應該像這樣。如果按照歐盟在航空領域徵收‘碳稅’的做法,在汽車領域就變成了誰開汽車,誰交碳稅。”

  中國民航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曹允春教授同樣認為:“現在碳排放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能做到減少碳排放量,‘地溝油’轉化成航油還是有其可行性的。”

  根據荷蘭航空的説法,地溝油是屬於廢棄油品,不用重新生産作物,就免去了生産過程中的碳排放。相比相對傳統的化石燃料減排60%-80%,而且經過加氫處理,廢棄的“地溝油”可以100%地替代石化燃料。

  相比普通的飛行燃油,這種“地溝油”轉化而來的新型燃料的效益還要多出1%到2%。

  然而國內企業也只掌握了地溝油變生物柴油的技術,並沒有掌握生物油變航油的技術。

  消息一齣,網民甚至在網路上調侃:“繼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後,‘中地溝油’將成為中國第四大油品出口商。”

  “如果‘地溝油’轉化成的航油比傳統航油貴出很多的話,不知道它的實用性和市場化進程會變得怎樣。”柴海波擔憂道。

  價格離譜

  實際上,柴海波的擔憂也正是企業對“地溝油”再利用的最大阻礙。地溝油回收的價格偏高,再加上生産工藝以及運輸成本,最終的産品價格與市場上普通的礦物燃油相比,並沒有競爭力。

  以今年1月份為例,地溝油指導價已達到4300多元/噸,如此高價甚至會讓正規處置企業望而卻步。

  業內人士稱,以收購價4500元/噸計算,加上輔料成本、加工成本、設備折舊、水電氣等,一噸生物柴油的生産成本約8800元,而當時0號柴油的批發價則只要8500多元/噸,生物柴油的優勢並不明顯,導致出廠價上不去,始終維持在6000元-7000元/噸。

  而今年以來,航空燃油價格又數次下跌,6月份的燃油價格比今年第一季度高峰水準下降了20%,6月末114.2美元/每桶的燃油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1%。

  荷蘭航空曾表示,由於原料成本和技術問題,該公司的這種“地溝油”轉化的航空燃油的價格是普通飛機燃油的3倍多。

  如今,荷蘭航空進口大量的廢棄油原料,和合作方共同努力降低成本,但成本也仍在傳統燃油之上。

  因為價格原因,目前荷航採取了50%地溝油燃料,50%化石燃料的混合燃料。

  而對於國內航企是否能用得上“地溝航空油”,業內人士並不樂觀。

  “我真不知道多久後國內航空公司會用上這種油。”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所主任林伯強曾説,這種油成本過高,航空公司不會為了迴圈利用資源而增加自身成本。

  “目前來看,‘地溝油’變航油,還處於試驗階段,如此高的成本,會讓市場無法接受,因而缺乏大規模推廣的理由。”曹允春告訴新金融記者,“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對於新事物,還是要抱著科學的態度。與生物燃料進行對比,研發到一定程度後,成本與碳排放量有所下降,還是有可能的。”

  實際上,即便研發成熟,“地溝油”也不會被大規模使用在航空領域,因為與非法收購者的收購價格相比,生物柴油處置企業收購原料的價格並不具備吸引力,因此一些小餐飲企業更願意將廢棄油倒賣給非法收購者,正規企業反而找不到收購市場。

  “基本沒有大規模使用的可能,每年‘生産’出的‘地溝油’本來也不多。”柴海波告訴記者,“這也只是在不停地探索。”

  而在他看來,“地溝油”再利用的措施雖好,但除了企業的探索外,仍需政府的支援,“需要政府投入成本或者補貼企業。”除此之外,還需從法規、政策、稅收等方面鼓勵並扶持企業開展“地溝油變燃油”的業務。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