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12年選後的經濟發展形勢與策略(下)

2012-03-08 16:48     來源:台灣網     編輯:馬迪

  把握兩岸經濟關係穩中求進的新機遇

  馬英九在此次“大選”中成功連任,普遍認為是贏在積極穩健的兩岸關係政策。繼續大力發展兩岸經濟關係,不僅有助於臺灣經濟擺脫暫時的困境、獲得長期成長的動力,更有助於馬建立和鞏固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歷史地位、及在兩岸民眾心目中的積極形象與正面評價。

  兩岸經濟關係在2011年得到穩步發展,兩岸經濟關係制度化、機制化進程加快。兩岸ECFA正式實施,尤其是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1月6日成立並運作,搭建起兩會框架下落實ECFA內容的制度化新平臺,並於年內2月和11月舉行兩次例會,有效推動了ECFA落實與協商。兩岸兩會協商繼續深化,于10月20日舉行第7次會談並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及關於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兩岸産業合作等2項共同意見。兩岸新型産業合作機制初步形成。産業合作是ECFA及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年內,兩岸經合會專門設立産業合作小組並有效運作,並促成第7次兩會商談達成兩岸産業合作的共同意見。根據兩會共同意見,10月28日由兩岸産學研共同參與的首屆兩岸産業合作論壇在江蘇昆山舉辦,並確定LED照明、無線城市等優先試點項目,標誌著兩岸有規劃指導、政策支援、産學研參與的新型産業合作機制初步形成。兩岸建立銀行監管合作平臺並舉行兩次會談,為完善兩岸銀行合作機制、加強監管經驗交流與資訊共用提供了重要平臺。

  ECFA早收計劃成效明顯,兩岸貿易穩定增長。ECFA早收計劃自2011年1月1日起實施,兩岸共計806項貨品降稅,其中實施零關稅的産品約佔早收計劃的14%。前10月臺對大陸出口與大陸對臺出口享受優惠關稅分別為1.03億美元和0.18億美元,産品貨值分別為34.56億美元和8.19億美元。臺對大陸出口早收産品中,冷凍秋刀魚增長最快,高達1061%,文心蘭增長769%,活石斑魚增長192%。服務貿易方面,截止11月底大陸和臺灣分別向對方開放11和9項服務業。大陸批准2家臺資銀行在大陸新設分行、3家臺資銀行新設代表處,臺批准大陸2家銀行新設分行。大陸開放5家臺會計師事務所獲取臨時執業資格,82家企業獲准設立獨資或合資企業,合同臺資金額4.1億美元。前10月大陸累計核準引進5部臺影片,其中已有2部在大陸公映。據臺統計,1-10月已核準的陸資赴臺投資案中屬於服務業早收的有36件,投資或增資金額1654萬美元。

  兩岸貿易額穩定增長。大陸統計,1-11月兩岸貿易額分別為1465.3億美元,同比上升11.2%,其中臺對大陸出口額分別為1141.9億美元,同比增長8.6%;臺自大陸進口額323.5億美元,同比上升21.3%。由於歐債危機嚴重打擊歐美消費市場,並通過兩岸産業分工鏈傳導對兩岸貿易造成衝擊,致使臺對大陸出口增速低於臺出口平均水準。據臺統計,1-11月臺對大陸出口平均增速約為9.1%,低於臺總出口13.4%及對東盟23.4%、美國16.9%的增速。大陸佔臺對外出口比重由上年的41.8%降至40.3%,而東盟佔臺出口比重由15.3%增至16.4%的歷史新高。兩岸貿易的産品結構變化不大,電機設備零部件依然是主力産品。

  兩岸雙向投資深化發展,大陸臺商轉型壓力加大。隨著ECFA全面實施以及年內臺當局公佈第2波開放陸資項目清單,兩岸雙向投資進一步發展。臺商對大陸投資雖然實際到資額有所下降,但對服務業投資比重明顯增大。據大陸商務部及臺“投審會”各自統計,1-11月臺對大陸投資分別達2376和530件,同比分別下降11.8%和上升30.5%,投資額分別為19.5億美元及31.8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1.8%和上升22.1%。臺資佔大陸吸引外資比重由5%降至4.7%。陸資入島方面,據臺“投審會”統計,1-11月共核準陸資98件,同比增長29%,但到資額同比減少了54.5%,僅為4279萬美元。在世界經濟形勢低迷、大陸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東南沿海勞動、土地等生産要素價格上升、環保壓力加大等背景下,大陸臺商轉型壓力加大,地區佈局“西進北上”及産業佈局“由製造業向服務業”成為大陸臺商轉型的重要方向。年內大陸臺商對四川投資增長2.58倍,對江蘇、上海的投資僅分別增長6.21%和16%。臺商投資産業結構順應大陸調整經濟結構的宏觀經濟發展方向,向服務業傾斜。其中對電子零部件製造業投資衰退3.78%,而對金融保險、批發零售業投資分別增長1.52倍及46%。

  兩岸人員雙嚮往來快速增加。2011年兩岸人員大交流的局面繼續鞏固發展,對增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與感情融合産生積極影響。其一,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取得重要進展。據國臺辦統計,6-11月大陸赴臺個人遊已累計2.2萬人次,但由於目前開放城市有限,且在保證金、財産證明等方面的限制較多,使目前離每日500人的上限依然存在差距。其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穩定增長。據臺“觀光局”統計,1-11月赴臺大陸人數為160.29萬人次,較上年增長6.2%,大陸為臺最大的遊客來源地,佔臺外來遊客的29.5%。其三,臺民眾赴大陸旅遊人數也快速增長。年內受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等帶動,大陸仍是臺出境的最大目的地,1-11月臺赴大陸人數達263.09萬人次,佔臺出境總人數的29.5%,同比增長18.5%,遠高於臺總體出境人數2.2%的增速。

  馬英九當局在2011年新出臺兩項擴大開放兩岸經貿往來的政策:一是3月2日臺公佈第2波陸資入島開放項目,共開放42項産業,首度將面板、半導體等核心産業納入開放範圍,使臺開放總數累計247項,其中製造業、服務業與公共建設項目的開放比例分別為42%、42%與24%。二是8月31日臺當局通過“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大幅減少兩岸金融往來限制。

  這些政策受到業界的歡迎,但尚未滿足業界的期待,尤其是對大陸企業的開放還遠遠不夠。世界經濟形勢日新月異,兩岸經濟關係不進則退,墨守成規地循序漸進而不顧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就可能會失去推動企業走向國際的最佳良機。兩岸民間企業均希望馬英九當局能以前瞻務實的態度順應兩岸經濟發展的要求,加速推進兩岸經濟關係發發展,在兩岸ECFA後續談判、兩岸産業合作及兩岸金融合作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以此帶動島內企業的大投資與大創新,為臺灣經濟長期較快速發展迎來新的春天。(全文完)(本文作者朱磊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 經濟學博士)

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繫

更多精彩請點擊台灣網金融頻道 專家專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