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短期理財産品“量價齊升”

2013-06-03 13:43     來源:今日早報     編輯:林天泉

  最近資金面偏緊,貨幣市場利率明顯上升,銀行理財市場發行量和平均預期收益率均基本保持穩定。不過進入6月份,在資金面持續偏緊和月末年中考核帶來的攬儲壓力之下,銀行加大了短期産品的發行力度。1-3個月期限的理財産品發行量和市場佔比大幅增加,平均收益率也上升至4.12%。短期內短期産品“量價齊升”還會持續,這為短期資金持有者帶來投資機會。

  本期理財排行榜我們給大家挑選了10隻1個月左右期限的理財産品,與半個月前相比,雖然多數産品收益持平或者略有下降,但也有産品收益率出現了逆勢上升的表現。其中排在首位的建設銀行35天産品預期收益率從之前的3.7%大幅上升到4.5%,升幅超過20%。此外,興業銀行的38天産品預期收益率也從之前的4.2%小幅提高到4.25%。

  從産品具體情況看,投資期限短的是34天,最長的也只是38天。從收益類型來看,與此前全部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相比,本期排行榜中多了一隻保本固定收益類型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只有3.55%。從資金購買起點看,半數産品都是5萬元, 10萬元的産品有3隻,華夏銀行和恒豐銀行的産品起點最高,都是20萬元。

  由於收益率較低,本期理財排行榜上墊底的是北京銀行的保本固定型産品。而建設銀行的産品因為産品收益率大幅提高而排行榜首,正好與半個月前的情況相反。整體來看,雖然有兩家銀行收益率出現了上升,但多數銀行産品都保持了之前的收益率水準,與歷史相比仍然處於低位。不過考慮到這些産品收益率仍然要高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水準,而且隨著月末來臨收益率有望進一步提高,投資者可以保持密切關注,選擇合適的産品購買。

  又到銀行攬儲季

  該出手時就出手

  一直以來,銀行每年都會在6月底和12月底發行一些較高收益率水準的短期理財産品,銀行理財産品變身為銀行“攬儲法寶”已經是業內不爭的事實。隨著年中“攬儲”大戰開啟,投資者購買理財産品的“黃金時刻”也將會出現,因此有意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者,不妨抓住這個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

  為什麼説銀行理財産品是“攬儲法寶”呢?其實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理財産品的投向就清楚了。每年這個時刻,許多銀行理財産品都會選擇一個投資標的,那就是“同業存款”。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操作時,通常是由一家銀行發行理財産品,將募集資金直接拆借給另一家銀行形成同業存款,利率參照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協議定價。對於産品發行銀行、投資者來説,通過同業存款使得這種短期理財産品能達到3.2%-4%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也不失為一種低風險的投資渠道。大家你幫我、我幫你,通過理財産品解決了存款問題,可謂皆大歡喜。

  不僅如此,理財産品的“時間差”也是銀行攬儲的一根救命稻草。原因就在理財産品都有1個星期左右的募集期,比如某理財産品真正成立的日期是7月3日,但它從6月27日就開始募集,而在這段時期內,銀行可以充分利用所募集的資金衝月末、季末的時點,等到3日産品成立時,再將資金投資到標的池中。這種方式也被銀行反覆運作。一些銀行會與企業客戶尤其是大客戶提前設定協議,在為客戶設計理財産品時,特意設為“月末到期,月初再購買”。

  其實仔細觀察目前的理財産品,不難發現,除了短期理財産品外,半年期的理財産品收益率也有逐步走高的態勢,個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應對年底的“攬儲”壓力,因為現在你購買了理財産品,半年後正好是12月份,到時銀行再發行一個短期的較高收益理財産品,就可以鎖定投資者的資金。從這個角度講,如果有半年時間不用的資金想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目前也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