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正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在餐廳吃完飯,不用付現金,也無需刷卡,打開支付客戶端,拿出手機“搖一搖”,餐廳賬號就會自動識別到手機上,消費者在手機客戶端輸入支付金額即可進行付款。
中國消費者的支付習慣正在悄然改變,現金消費正逐步被刷卡消費和電子消費取代。專家預言,未來五年內“手機錢包”可能成為主流生活方式。但由於移動支付産業尚處在發展初期,技術、法律和信譽三方面都存在風險。
移動支付大幅增長
移動支付與現代人的生活聯繫緊密。在寧波等城市,不少市民已經開始使用SIM PA SS手機支付卡,插卡後手機即升級為“錢包”,可以購物、支付停車費、掛號費和門診費等等。
據中國網際網路産業聯盟秘書長李易介紹,移動支付就是允許用戶使用其移動終端(目前以手機為主)對其消費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一般來講,移動支付分為近場支付和遠端支付兩種。近場支付是指通過射頻、紅外、藍芽等通道與自動售貨機、PO S機等終端設備之間實現本地通訊從而完成的支付方式。遠端支付則是指通過發送遠端支付指令(如網銀、電話銀行等)進行的支付方式。
在中國,移動支付已有12年的歷史。它始於2001年,于2004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快速擴張階段。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移動支付用戶數達到1 .45億戶,跟2010年0.9億戶相比,增幅高達61.11%。
最鮮明特點是方便
當前,消費者的支付習慣正在悄然改變,“由現金消費向借記卡或信用卡消費轉變,並正在向電子消費轉變,成為移動支付消費增長的首要原因。”李易説。
廣發證券電腦組分析師黃亞森認為,移動支付的最大特點就是方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支付,特別是基於智慧終端的移動支付可以讓用戶了解自己的支付記錄,同時收到商家的推廣打折資訊,不僅方便而且省錢。”
同時,也有專家認為,智慧手機的井噴式增長也將助推移動支付的快速普及。李易指出,智慧手機是電子消費的最佳自助終端,目前已經在小額快速支付領域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它勢必替代現有的一些自助終端,成為個人資訊終端的安全支付載體。
事實上,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還將繼續擴大。據黃亞森介紹,全球市場範圍內,2012年的移動支付交易額將達到171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60%,超過2.12億人會使用某種形式上的移動支付服務。而未來幾年,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到2016年交易額將達6170億美元。
而在中國,今年6月份,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簽署了關於移動支付業務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全國至少50個城市範圍內建設移動支付業務示範商圈,屆時,移動手機用戶可在印有非接觸受理標識“Q uick Pass”的PO S機上通過“刷手機”實現近場支付,也可通過點擊手機螢幕完成信用卡還款、便民繳費、線上購物等遠端支付操作。
“未來五年內,移動支付會成為中國市場主流支付手段。”李易説。
初級階段需防三類風險
創新往往伴隨著風險。黃亞森指出,移動支付的風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技術風險、法律風險和信譽風險“技術層面來説,手機作為支付工具時,設備丟失、密碼被攻破、病毒發作等問題都將造成重大損失。而大多數國家在移動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對交易各方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也不明確。此外,操作上存在的風險使金融欺詐成為可能,或將引發信譽危機。”
也有專家認為,中國移動支付産業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商業模式誕生。而産業發展初期所出現的市場無序競爭、政策監管風險等不確定因素也困擾著移動支付産業鏈相關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6日,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標準在京通過審查,該標準的制定填補了中國金融移動支付領域標準的空白,可以滿足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國金融移動支付發展的需求,對促進與規範我國移動支付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事實上,要保證移動支付産業健康有序發展,需要相關企業和用戶的共同努力。專家同時提醒,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對移動支付市場進行規範,在政策與制度層面為移動支付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