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趨近均衡 匯率風險防範不可放鬆

2012-04-26 10: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央行4月14日的一紙公告,讓市場猜測許久的人民幣交易價擴大波幅成為現實。新機制運作一週多以來,人民幣走勢較為平穩,並未因法定波幅的擴大而大起大落,再加上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中間價並未明顯走升,“人民幣匯率趨近均衡水準”的觀點逐漸被投資者所接受。

  表面上看,與人民幣持續升值階段相比,在人民幣接近均衡水準後,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的難度有所降低,因為企業似乎不必再為猜測人民幣的升值幅度而煩惱,當市場價格與預期不一致時,財務管理人員可能自然而然地認為市場的反向波動會使價格回到對自己有利的位置。其實,這是對“均衡匯率”的嚴重誤解。

  事實上,所謂的均衡匯率是在一定的宏觀經濟和資本流動背景下,外匯市場多空雙方不斷角力的過程中,匯率波動的一個區間範圍。此區間範圍並非固定不變的,只不過其在一段時間內穩定性相對較高。隨著國內外政治環境、市場拓展潛力以及投資收益水準等諸多因素對比情況的變化,一國貨幣的均衡匯率水準必然不斷變化。因此,人民幣匯率趨近均衡的過程很可能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在目前的國際經濟環境下,不能將人民幣“趨近均衡”簡單理解成升值終止,從而放鬆對匯率風險的防範。

  擴大波幅意味著央行對市場干預的難度增大。在法定波幅較小的時候,市場發生嚴重的單邊行情時,央行可以比較容易地利用中間價加以管理和引導,從而起到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但波幅擴大後,央行很容易陷入兩難,若中間價與市場價格背離過小,則起不到穩定市場的作用;但若中間價與市場價背離幅度很大,那麼央行就很難擺脫“人為干預”的指責。因此,法定波幅越大,央行的干預壓力越大。人民銀行當然清楚這種壓力。因此,擴大人民幣波幅的政策決定暗示市場,人民銀行有意推進外匯市場的市場化建設,市場參與者將需要更加依賴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規避匯市風險。

  一般而言,在新政策實施初期,無論是從穩定市場預期出發,還是從維護政策權威的角度考慮,貨幣當局都希望市場的波動能夠相對小一些。而企業和銀行作為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新政策。再加上近期國內外整體經濟形勢較為穩定,並無重大突發事件,因此近期國內匯市表現較為平穩實屬正常。但從長遠看,隨著市場參與主體對新政策適應性的提高,在資本流動沒有發生明顯的大規模異動的情況下,央行對市場短期波動的容忍度也將提高。

  在人民幣法定日間波幅擴大,且央行對市場的干預力度有所降低之後,一旦市場遭遇較大的外部衝擊,市場價格完全有可能短期內發生很大波動。根據改革後的銀行對客戶結售匯的報價制度,“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的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1%擴大至2%,且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和最低現匯買入價的價格區間必須包含當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這意味著銀行對客戶的理論報價浮動範圍是中間價上下各2%。換句話説,在極端市場條件下,客戶在一天之內獲得的最優報價和最差報價之間可能相差4%,對於我國諸多凈利潤率不足5%的外貿企業來説,這絕對是一個足以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膽戰心驚的數字。

  在人民幣匯率逐步趨近均衡水準的同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進程因人民幣交易價波動幅度的增大而更進一步,市場機制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將進一步增強,但這絕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風險管理難度降低。隨著改革的推進,人民幣大幅波動在制度上已經具備了較為充分的條件。企業必須由以前主要考慮人民幣單邊升值風險轉變為對升、貶值兩個方向的風險進行規避,這無疑對其市場把握能力與避險工具運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