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違法成本到底有多高?在一些人看來,企業通過違法違規獲利似乎已成為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基層保險機構利用仲介業務非法套利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始終處於治亂迴圈之中。不過本月,人保財險因為未能按期提交整改報告被保監會點名批評,將可能打破這種治亂迴圈。
人保財險被點名之後,很多人繼而關注監管者準備如何打這一板子。
雖然該公司在近日表示已經向保監會補交了整改報告,但保監會在此前的通報中已經明確指出,人保財險在收到監管函後,不按監管要求提交整改情況報告,已經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接下來的問題是,保監會將如何裁定人保財險的違法成本,以警示後來者?
無獨有偶,日前,香港證監會向社會公佈,作為洪良國際于2009年上市申請的唯一保薦人,兆豐資本因未履行其保薦人職責,被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撤銷其就機構融資提供建議的牌照並處罰金4200萬元。其實,基層保險機構利用仲介業務違法違規套取資金已經不是一時一地之事,而是長久地存在於整個行業生態中。如此大範圍、屢禁不止的違法違規行為本身已經説明問題:在現有的監察及處罰制度下,險企違法違規的成本顯然太低了。即使在本次保監會組織的仲介業務監察風暴中,14家險企接受的處罰總金額也僅僅64.47萬元,相比之前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這些罰款僅僅是九牛一毛。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通過向14家險企發函,要求保險公司落實監管要求,強化仲介業務管理情況,顯然,監管層對這一行業現狀早已是洞若觀火,顯示出監管者解釋真相的本領和理性判斷是非的能力。
問題的另一方面也表明,險企屢屢利用仲介業務違法違規套利折射出保險仲介機構在保險生態中的生存尷尬。僅僅幾年之前,許多保險公司仍然聲稱市場秩序的混亂與己無關,反而將責任塞給仲介公司,指責保險公司的不法經營帶亂了保險市場。事實上,經過兩年來大範圍的仲介業務檢查,結果一齣,業界譁然,保險市場混亂的根源暴露無疑。保險仲介公司由於自身在行業鏈條上的弱勢地位,只能選擇與保險公司的仲介部門合流,最終淪為“開票公司”似乎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此背景下,監管層要求各保險公司糾正認識上的偏差,在內部責任追究的層次、力度和範圍等方面展現出切實的威懾力。
更為重要的是,人保財險作為國內最大,承保利潤佔全行業45%的産險公司,此次被點名批評,暗示著監管部門監管思路的轉變。通過持續的監管,將結果向全行業、全社會披露,監管層開始注重以市場紀律約束被監管主體,發揮全局性的監管效果。與此同時,這一舉措也是監管者在為自己除魅,從而在公眾、市場以及被監管者之間樹立自己的權威,展示公正的形象。敢於動真格的監管者畢竟因稀少而顯得珍貴,其給市場帶來的信心也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