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成支付首選 節前消費提防八大雷區

2010-02-01 13:10     來源:新華網     編輯:胡珊珊
 

陷阱篇

雷區五:小心免年費政策“突變”

免年費是信用卡推銷的一大招牌。目前,各銀行為了吸引辦卡者大多提出了普通信用卡首年免年費的政策,而第二年雖開始收費,但持卡人仍可以通過刷卡滿一定次數或是滿一定金額來減免,因此,漸漸地,年費問題已被實際應用信用卡的持有者忽略。不過,不可忽視的是,有些銀行信用卡的年費政策會突然出現變動。市民余先生就因此吃了虧。

日前,余先生突然收到深發展銀行的催款通知書,被告知需要支付信用卡年費,而在他的記憶中,已經達到了銀行規定的免年費刷卡次數。但經過查詢後發現,去年5月,該銀行信用卡年費政策已出現了變動,免年費的刷卡次數標準有了不小的提高,而余先生因經常用另一張信用卡消費,所以這張卡未能達到免年費的新標準,沒辦法,他只能默默承受這個損失。

商報提醒:信用卡年費雖然不算太多,但畢竟是一筆額外的支出,能免最好。目前,各家銀行的信用卡年費標準都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個信用卡中心發行的信用卡,年費標準也會有很大出入,因此持卡人在辦卡時就應該先問清楚這個“潛在成本“有多高,儘量選擇容易達到年費減免條件的信用卡。從余先生的經歷中可以吸取的經驗是,年費標準其實也並非一成不變,會隨時出現變化,儘管只是極少數銀行出現這種現象,但仍需要關注和提防,以免産生不必要的損失。

雷區六:小心銀行電話“被開卡”

如今,很多銀行考核行銷員的業績變成了根據有效卡的數量,即如果客戶在辦卡之後不激活、不使用,行銷員則拿不到提成。因此,銀行方面對於未開卡的用戶,出於各種需要,會為促其開通而想盡辦法。

3個月前,劉小姐為幫一位做信用卡業務的朋友完成任務,辦了一張某銀行的信用卡。朋友説,只要不開卡就不會産生任何費用。然而前日,該行信用卡中心的一名客服人員突然打來電話,問她是否辦過一張該行的信用卡,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便提出為確認該卡為本人持有,需要跟劉小姐核對一下資料。劉小姐當時沒有多想,就按照客服人員的提問回答了辦卡時留下的地址、電話等。誰知,客服人員接著就表示:“您的卡已激活,您可以通過服務電話9修改密碼並使用。”就這樣,劉小姐本來抱定讓卡“睡眠”的想法宣告失敗。

商報提醒:辦卡不開不交費,持卡者不急但銀行急。對於類似聲稱信用卡中心要核對資料的電話,首先出於保護自己個人資訊安全考慮需先確認是否真的是發卡銀行;再了解其電話用意。若暫時不想開通就明確表明態度;而若真的不需要就還是早點銷卡,對自己和銀行都好。遭遇了“被開卡”也不必煩躁,可以聯繫客服人員銷卡,一般情況下,普通信用卡首年是沒有費用的。

雷區七:小心POS機毀了您的信用

POS機刷卡再正常不過。刷卡消費後,核對金額、簽字、留存好底單以方便對賬,絕大多數持卡者都會認為做完這一切就算OK,完成了一筆安全、成功的信用卡消費。其實不然,殊不知,在那小小的POS機背後也隱藏著“坑你信用沒商量”的陷阱。

吳先生擁有一張某銀行的白金信用卡,可以享受10萬元的透支額度。日前,他準備和家人在春節期間去新加坡旅遊度假,但因擔心信用卡裏的額度不夠,於是昨日便早早給銀行打了電話要求臨時調高額度。誰知,接電話的客服人員卻以其信用評分不夠拒絕了他的申請。吳先生很生氣,自己從未逾期還款,怎麼就變成問題客戶了?銀行信用卡中心解釋説,從其用卡記錄上看,一些刷卡消費的商戶名稱都比較特殊,如幾筆金額較大的有建材公司、資訊科技公司等,他們認為吳先生存在套現嫌疑。吳先生很冤枉,自己從未到過這些地方消費,怎麼出現這些記錄呢?隨後回想了一下,這些金額應該是在某商務會所和某洗浴中心産生的,只是POS機的申請商戶並不是這兩個地方而已。

商報提醒:有些零售服務性行業商戶冒用或借用其他商戶的POS機來刷卡主要與手續費有關。據了解,餐飲、娛樂行業的POS機刷卡手續費最高,一般要按照消費金額的1%至2%來收取;而批發類企業的刷卡手續費偏低,每筆20-50元,如果刷卡金額較大,手續費價差著實不小。春節前後,購物、親戚朋友聚會,大筆刷卡消費在所難免,持卡人在關心安全刷卡的同時,也應關注刷卡消費商家的狀況,因為在銀行看來,刷卡消費商家的情況可能影響到刷卡人的信用情況,如銀行認為個人不應該頻繁在建材公司刷卡消費,因此就可能將其認定為可疑消費。

雷區八:提防扣年費的短信騙局

春節將至,關於信用卡的一些詐騙案件開始增多,電話、短信、郵件,方式五花八門。

上周,王女士接到這樣一則短信:“銀行提醒您:我行將從您的信用卡中扣除年費1200元。詳詢:8160,銀行客服中心。”她一下子就懵了,自己辦的信用卡首年不是沒有年費嗎?難道政策變化了?於是,她按照短信中的電話打了過去,對方似乎很專業地告訴王女士:“我這裡是銀行信用卡管理中心,根據總行要求,對您的信用卡扣除年費。如有疑問可以提供您的身份證號和卡號,我幫您核對,您也可以持卡到銀行櫃員機核對。”王女士留了個心眼兒,並沒有透露自己的個人資訊。隨後向發卡行諮詢,得知這是騙子精心設下的騙局,對方想冒充銀行人員,最終誘使持卡人將銀行賬號內的現金轉入他們的賬號。

商報提醒:信用卡詐騙近兩年逐漸增多,尤其在過年過節,消費正旺之時,或是“善意提醒”或是“危言聳聽”,但最終目的就是套取銀行卡的資訊資料。對陌生電話,特別是對於涉及到現金、轉賬的電話,一定要謹慎,持卡人切記不要隨便洩露自己的個人資訊。出現疑問及時致電正規的信用卡服務熱線諮詢,不要妄自猜測或輕信他人,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而一旦被騙,應立即到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北京商報記者 王丹)

聲明: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