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預期下 如何配置家庭資産?

2010-01-22 09:03     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胡珊珊
  本週一,央行正式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農信社等小型金融機構暫不上調)。央行新年宏觀調控的第一槍被業界解讀為“收緊流動性、預防通脹、警示銀行平穩放貸”的明顯信號。隨著經濟的逐步復蘇,經濟刺激政策所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而由此引發的通脹預期也日益濃厚。不少分析人士都認為,中國很可能先於美國産生通脹,且時間就在今年下半年。

  通脹(衡量指標一般為消費者物價指數,即CPI)的直接後果就是對貨幣購買力的削弱。比如CPI上漲1%,那麼100元就只能買到99元的東西。通脹比率越高,資産縮水也就越嚴重。而通脹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物價飛漲,樓市狂飆。由於金融危機影響,經歷了2009年一整年的低通脹,2010年CPI基本上鐵定重回“正數”。

  你該如何配置自己手中資産,讓它們在不縮水的情況下,還能保值增值呢?

  要衡量資産的保值增值目標,就要先看看通脹水準。假如CPI指數超過了投資收益率,那就相當於這項投資實際上是虧損的。比如在2008年通脹高達5%以上時,只有收益率超過5%,投資才是有效的。那麼,2010年的通脹水準會到什麼程度呢?

  “2010年全年通脹水準整體來看應算比較溫和。”渣打銀行研究團隊認為,2010年大部分時間,中國的CPI通脹率同比增幅很有可能維持在4%之下。“預計CPI同比增速在今年二、三季度見頂,全年平均同比增長率為3.5%。”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通脹今年很可能達到3.5%。如果激進一些,將是5%,這會使得目前存款利率明顯為負,因此中國的貨幣緊縮政策也會先於美國到來。

  通脹會來,但不會過高,這基本上是業界較為普遍的看法。從這個角度來説,投資收益在5%以上將比較穩妥。

  合理配置資産防通脹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不要把通脹看得過於嚴重,以免“矯枉過正”。

  威爾鑫投資研究中心首席分析楊易君就認為,通脹預期的確存在,但當前絕大多數投資人對通脹擔心過重了。“他們的擔心多來源於金融市場當前的表像,但忽略了金融市場脫離實體經濟,投機過度的實質。”楊易君認為,如果參考當前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市場進行資産配置以對抗通脹,多少有些不妥。“應進一步保持穩健心態多看看宏觀經濟的風向,切忌基於長線通脹憂慮而介入階段性顯得投機過度的證券、地産等領域。當然,我們也需為長期通脹前景做些準備。”

  楊易君建議,投資者應從儲蓄、債券、股票、基金、樓市等多個渠道來進行資産合理配置。

  儲蓄、債券方面,中期(1-2年)可做較大比例配置,他建議應不少於50%。“如果投資人在證券、基金等領域的投資比例過大,建議在當前情況下,可以將這部分領域至少超過60%的投資轉化為儲蓄、債券。”不過這部分資産配置也不會一成不變,如果隨後兩年資本市場再度出現大幅回落,可以考慮將更多的儲蓄資金再度轉化為股票與基金。對於絕大多數投資人而言,考量的通脹指標主要是一般的大眾消費物價水準,而不是一些特定領域的資産價格。因此,最近1—2年,即便收益率在3%左右的儲蓄、債券也能達到對抗通脹的目的了。

  股票、基金方面,應不宜再超過總資産配置比例的20%。後市股指進一步上行至3800點以上,可以考慮全部退出股票及股票性基金,將這部分資産轉為中期債券或定期儲蓄。若隨後兩年,股指再度回落到2000點下方,可以考慮再度分批佈局,股指每下跌100點增加10%的投入,但上限暫不宜超過50%。這部分資金可從儲蓄與債券轉机換而出。

  地産方面, 由於起點較高,不大可能作為所有家庭的資産配置。楊易君認為,目前情況下,地産不應納入對抗通脹的資産配置。因為目前房價虛高不説,一旦宏觀經濟以及對應的結構轉型並非如市場預期般樂觀,房價再度轉入調整,其最大的麻煩可能在於難以變現,即便想割肉都難以找到接手的下家。“如果確需在該領域配置,建議比例不要超過20%,至少近兩年是這樣。”

  保險方面,嚴格説來不算是資産配置,僅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保障“投資”,可以將家庭收入(或理財資産)的5%用於不同種類的保險配置。

  黃金方面,可以作為資産配置的考慮對象。就目前的經濟、金融大環境來看,黃金的投資前景是眾多資産中最確定的一塊,而且黃金歷來就被視為對抗通脹的利器,因此可以加大黃金在資産配置中的比重。“單純基於對抗通脹目的的資産配置,黃金的配置比例可至少在20%。”(劉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