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理財如何防震

2010-01-18 08: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胡珊珊
  新年伊始,股市並沒有出現開門紅,市場的大幅震蕩讓投資者感到失望。主要原因包括,新股發行馬不停蹄地分流二級市場資金;央行票據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意外上升,引發市場對資金供給的擔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拉動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柱,房地産行業遭遇密集的政策調控,如物業稅的試點範圍擴大,第二套房首付提高等等。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房地産業今年將會趨向平衡。去年中期以來,在政策刺激下,樓市迅速回暖,住房建設投資也大幅增長。通常房産建設的週期是9至12個月,這意味著在今年中期左右新房的供應會有放量,從而有效地緩解樓市供需緊張局面。而政府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政策,也對房價起到抑製作用。需求方面,去年房價大漲之後,普通購房者的承受能力減弱,經濟學家預測今年央行可能加息,這將提高貸款成本。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今年的房産投資可能不會像去年那麼紅火,但也不必過於悲觀。因為一系列的房産調控政策的出發點並非要“打壓市場”。眾所週知,當前經濟復蘇的基礎仍不牢固,基建投資的貢獻是最大的。而調控政策的意圖更可能是讓房價平穩或者小幅波動。

  在政策不確定性加大、市場波動劇烈的背景下,投資者要想在防震的同時掘金,應高舉分散投資的大旗,尋找不同類型的投資目標,做好資産組合。如果投資物業,不宜過於集中在一線大城市,因為二、三線城市的城鎮化程度較低,可以利用的土地資源更充足,因此潛力可能更大一些,其房價也會受到支撐。

  銀行理財産品的設計靈活,可以選擇到期完全保本或部分保本,是防震的好選擇。一些投資亞洲和中國地區的結構性産品,針對目前市場震蕩明顯加大的情況,設計出了先進的牛熊雙贏策略,即只要市場跌幅在一定程度之內,以及重新上漲的時候,都有機會獲利。

  債券一向是投資的避風港,雖然受到了加息預期的負面影響,但亞洲和整個新興市場有望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蘇,亞洲新興市場的債券利率相對較高,且受益於本地貨幣的升值,可以兼顧到投資的穩定性和收益性。東亞銀行(中國)財富管理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