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費用驚人“孩奴”理財趁早

2010-01-19 09:22     來源:四川線上     編輯:胡珊珊
  成都養大一個孩子要花32萬

  聽説過房奴、車奴,知道什麼是“孩奴”嗎?這是最近出現的一種新名稱,百度上的解釋是:孩奴,是一種新名稱,用來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態。

  到了年終歲末,論壇與部落格中很多初為父母的年輕人都在曬一年中育兒的花銷,一個比一個讓人瞠目。大體上花銷基本包括奶粉、尿布、輔食、水果、早教、醫療、玩具、衣服、保姆、保險、旅遊,每一項都是不小的開支。算下來,很多人都達到了五六萬元,甚至有的光早教每年就萬餘元。

  近日,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所根據2008年物價水準,核算出上海孩子從出生到30歲,要花費49萬元。廣州網友計算要花費45萬元。成都網友稱養孩子到22歲大學畢業要花32萬元(不包括留學費用)。

  網友“慶慶媽”養孩子費用(0-6歲)

  出生:(剖腹産手術費)5000元;奶粉:1歲-3歲2萬元;保姆:1歲-6歲57600元;早教:1歲-6歲1萬元;擇校:35000元;課外託管班:1年級-6年級37800元;課外學習:英語1年級-6年級54000元;舞蹈:3歲-12歲36000元;鋼琴:2年級-6年級50000元;乒乓球:2年級-6年級32000元;旅遊:5歲-12歲56000元,總計393400元。

  “孩奴”族算賬

  養一個孩子要多少錢?

  生育4千到上萬元

  “在北京地區生育一個孩子的費用比20年前漲了100多倍”,新華社的一則消息稱:如今生育一個孩子需要四五千甚至上萬元不等。北京的許多醫院,尤其三級甲等醫院生個孩子的費用較20多年前漲了上百倍。

  學前“燒”掉五六萬不算稀奇

  網上很多家長把養孩子的投入稱為“無底洞”,從0歲到6歲的學前階段,其“燒”錢的程度也越來越驚人。在論壇與部落格曬育兒花銷的大體上包括幾項:奶粉、尿布、輔食、水果、早教、醫療、玩具、衣服、保姆、保險、旅遊,每一項都是不小的開支。算下來,很多人都達到了五六萬元,甚至有的跟帖説光早教就每月萬元。

  不少年輕父母把新生兒接回家,第一筆花出去的錢就是請月嫂。高額的奶粉錢也愁壞了父母。一罐900克的奶粉最少也要一百多元,一個月至少兩三罐,現在流行的各式各樣讓嬰兒腦部發育均衡的奶粉和進口奶粉價格更高。玩具和衣服是另一項重頭開銷,如今一般的品牌童裝一套最少都一二百元;玩具的價格更不得了,一套樂高積木上千,一般的遙控車、芭比娃娃都要數百元。

  小學培訓費每月近兩千

  孟先生和妻子都是公務員,家庭年收入10萬左右。在天津這一收入過日子本該挺滋潤,但他表示女兒現在上六年級了,開支很大——女兒5歲時,孟先生買了鋼琴,請了老師,每週一次200元,一個月800元。上小學後,她又請了資深老師為孩子補英語,每次150元,每週兩次,一個月1200元。“女兒現在12歲了,我粗略算了一下,從出生到現在,女兒每年生活費、服裝費、學費、過生日、買玩具、購買課外學習書籍等,年平均消費在1萬元以上,到目前為止,已超過12萬。”孟先生説道。

  中學六年花了15萬

  孫女士的女兒今年高中畢業。“女兒上初高中的學費不貴,貴就貴在學雜費以外的開支。”孫女士的女兒上初一時,她請了英語家教,一請就是6年。一個月600元,一年下來就是7200元,6年就是4萬多元。“到了高三,女兒所在的學校總組織補課,每次要收幾百元,加起來也要幾千元。此外,女兒生活費用特別大,吃飯、交通、零花錢、手機話費,與同學聚餐以及購買零食、服裝等費用,每個月1500元,6年下來,就有10萬多。加上前面的,中學6年竟然花了15萬。”

  大學一年掙的剛夠兒子花的

  “我和妻子一年掙的錢剛夠兒子花的。”章先生苦笑著説。前幾年,章先生和妻子的單位效益還好,日子還算過得去。但在去年,兒子上了大學,妻子卻下了崗,家庭收入銳減。“兒子在北京上學,每年學費6000元,住宿費1000元,4年下來接近3萬。兒子每個月的生活開支怎麼也得千元開外,4年花費近5萬元。”他説。

  “孩奴”族理財

  養孩子理財早行動

  八成家長無教育理財意識

  針對80後“孩奴”族家庭,有機構作了調查,調查顯示,正在進行教育理財的家長不足五分之一,超過八成的家長根本不懂如何進行教育理財。總體來看,對於教育上的財富觀,家長們想得少,做得更少。

  此外,即使進行了教育理財,由於缺乏足夠的理財知識,一些家長也很可能是“事倍功半”,費力不小但效果未必好。從調查看,40%的家長選擇了自行儲蓄,30%的家長傾向於投資理財,仍有三分之一的家長沒有明確的計劃。應該説,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重視了孩子的教育,也開始為此準備教育基金,目前仍有很多家庭把“為孩子存錢”當成準備“教育金”的主渠道。實際上,目前的利率仍是負利率,這也意味著目前給孩子存的錢,從開始存就已經在貶值了。

  支招“孩奴”族理財早行動

  “教育理財,越早越好。”北京市資深理財師隋陽陽表示,教育理財最重要一點是合理考慮風險收益。在教育理財的起步階段,孩子的教育支出較少,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品種,比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到了教育理財的中後期,孩子的教育費用支出壓力增大,家長則應相應地考慮平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銀行理財産品等,以獲取穩定收益為主。

  最安心——教育保險

  王女士在孩子出生後就購買了兒童教育保險。從孩子4歲起,王女士只需每年為孩子存入1000多元,就可在孩子上高中時每年領取2000多元的保費回報,上大學後每年的回報會更多一些,孩子婚嫁時還可一次性領取10000多元的保費。不過也要提醒家長們,為孩子購買保險應遵守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費用不宜太高,給孩子購買保險切忌互相攀比,交保費的時間不宜過長;第二,投保要早,孩子年齡越小保費相對越便宜,尤其當子女成年後,很多少兒險都附加了一些功能,當交費期滿,可以直接轉換成其他壽險産品;第三,有條件的話,增加購買附加保費豁免,一旦家長因死亡、致殘等原因無力支付保費,保單還能繼續生效。

  最迅速——炒股

  從孩子1歲起,在銀行上班的解先生就每年拿出七千元投資股票,用於孩子的教育基金。如今孩子10歲了,又碰上去年股市大漲,這筆錢已經累積到了20萬元,增幅之快連他自己都吃驚不已。不過,這招風險最大,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在近期股市震蕩當中,解先生的賬戶大幅縮水。

  最穩當——教育儲蓄

  教育儲蓄分1年、3年和6年期三種,可採用零存整取的方式,並享受整存整取的優惠利率。由於免征個人所得稅,並享受優惠利率,教育儲蓄的儲戶能享受到較同期存款更高的利率,以一年期零存整取為例,它的利率為1.71%,而同期的教育儲蓄則享受2.25%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但需要提醒家長們,儲戶在取出教育儲蓄款之前,必須持存摺、戶口簿或身份證到所在學校開具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華西都市報 )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