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分析師:三大要素教你規避股市風險

2009-08-17 10:32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胡珊珊
  從理論上講,股市是優化資源配置、價值合理髮現的場所,但由於參與者眾多、偏好不同、價值投資者與價格博弈者共存,股價的波動並非簡單以估值高低可以預測。股價漲跌往往以預期的改變為先導,把握好這一點,投資者大多可以獲得價差收益。然而,預期又不能過於脫離現實,過度預期會使價格遠離價值,最終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相對較短,無論投資者還是管理者在風險控制方面往往容易犯矯枉過正的毛病。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讓不少投資者獲得巨大的資本收益,但樂觀預期過頭造成了2008年的大熊市。2008年末,在全球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的背景下,不少缺乏信心的投資者悲觀過頭,無視決策層強力救助經濟的信心和決心,造成踏空行情無法彌補前期損失的遺憾。無論是高位追漲還是低位殺跌,其實都是投資者不成熟的表現。

  事實上,一旦股市行情形成趨勢後,總有相應的各種客觀因素支撐,而這些因素也隨時間推移、環境改變、行情重心高低而發生變化。因而,股市漲跌並非毫無規律可言,往往有明確、具體的信號可作警示。

  首先,價值規律在任何地方都會起作用。價格超越合理估值越遠,越容易産生趨勢性轉折。估值高低,在不同市場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不能將歐美市場成熟運作百餘年的估值標準,機械地運用到A股市場中,否則便會發現幾乎所有股票都被高估?市盈率估值、現金流貼現估值、重置成本法等幾類估值方法估出的股價不一定就是真理。這些方法前置條件太多,關鍵假設點一旦發生變化,估出的價格就會天差地別。

  其次,市場漲跌往往與宏觀政策導向密切相關。就A股市場的發展歷史看,幾次行情轉折莫不出於此。當行情處於上升趨勢時,是否會轉折並不能簡單以漲幅大小評價。同樣,跌勢中能否抄底也要從政策中找答案。

  第三,歷史會重演,但不會簡單重復。通過歷史比較可以預知許多行情演變過程中的支撐與阻力。以往行情歷程中在某個點位附近進行了多空大規模對決,成交量和拐點會反映出歷史的沉澱。當重新處於一個新的趨勢時,歷史上的缺口、成交密集區往往會暗示,一旦再度打到該位置,要注意風險的控制與防範。今年上漲行情以來幾次大的波動,從點位上看無不有這種規律,投資紀律上的止損、設立目標位、波段操作等,仍是投資者安身立命的法寶。

  總體而言,無論股市牛熊,公認的估值高低標準、政策風向、歷史比較三大要素,是我們要重點關心的“信號燈”。辯證地掌握這些要素的法則並靈活地運用到投資中去,才是成熟投資者的表現。(王曉亮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分析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