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熱錢為何進股市棄樓市:預判中國房地産政策

時間:2009-08-10 15: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8月5日,受央行貨幣政策或“微調”的影響,A股閃電跳水43點,跌幅達1.24%。在8月6日公佈的《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一經證實,隨即再挫72點,跌幅達 2.11%。 

    與不久前單日創下本年最大跌幅的“7.29”的始因如出一轍。腳踏充裕的資金流動性,新股IPO、大小非解禁、增發等昔日的韁繩已然拴不住行進中的牛市,唯有收緊的政策出臺才能勒住牛犄角,亦能令潛伏于流動性中的國際熱錢止步定位,抑或伺機出逃。 

    在金融危機下沉寂不久,國際熱錢似有捲土重來之勢。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季度我國新增外匯儲備1778.7億美元,剔除掉FDI和貿易順差後的資本流入規模約1218.6億美元,佔當季GDP的比重超過11%,為近十年來的最高水準。 

    “熱錢流入明顯增加,流動性投放的源頭很有可能逐漸從財政信貸轉向外匯佔款,樂觀估計在不遠的將來,因為外匯佔款導致的流動性氾濫可能再現。”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在近期的短評報告中闡述道。 

    國際熱錢博弈央行貨幣政策已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然而回溯2006—2007年大量熱錢涌入時期,無論從出發點還是投資領域,對比當下均大為不同。 

    首先,“境外熱錢只流入股市,而不流入房市。”廣東省社科院熱錢研究監測專家黎友煥對《中國企業家》記者表示。黎友煥現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境外資金異常流動研究》課題組長,據其監測,自今年四月份起,熱錢即處於活躍狀態,6月份起,流入速度已然達到自2002年起的最高點,推動了股市直衝3000點高位並持續保持強勢上漲。 

    伴隨股市持續走強的是房地産市場,從年初的蕭條到當下的炙手可熱,這個在短短半年內完成的“V型”反轉在黎友煥看來並非來源於熱錢支撐,而是銀行放寬信貸下的資金助推。“熱錢認為房地産的上漲幅度遠離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而且預計我國政府很快將不得不出臺政策限制房地産價格過快上漲的勢頭,因此不再接手房地産投機的最後一棒。” 

    鋻於目前房價的屢創新高,加之日前對收緊二套房政策的嚴控,市場對管理層即將出臺措施打壓樓市的傳言陷於投資迷茫。顯然,相較于境內資本,國際熱錢對中國政府“政策牌”的打法更為敏感,預判觸角更為具有針對性。 

    另一方面,本輪熱錢涌入的出發點並非如先前的豪賭人民幣升值。2006年開始,人民幣升值預期加之銀行利息較高,大量熱錢為套取匯差和利差大量流入國內樓市、股市。 

    7月28日的中美首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上,人民幣匯率首次不再成為雙方爭辯的的焦點,雙方還達成諒解,同意經濟復蘇沒有企穩前,不急於退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此有觀點認為,鋻於美國激進的寬鬆貨幣政策與繼續貶值的預期,中國政府唯有與其保持同步調,才能避免熱錢的大肆涌入。更有觀點認為,匯率是決定目前股價的重要因素,什麼時候人民幣升到了頭,什麼時候牛市就走到了頭。 

    “我國股市和匯市有一定的聯繫,但並不一定聯動,這很容易從過去的發展歷程中就能否定這樣的看法。”黎友煥對上述觀點並不認同,他告訴記者,熱錢涌入的出發點,這是相關國外投資的回報率、國外的經濟復蘇、經濟環境、國內投資回報率、國內經濟復蘇、經濟政策調整的綜合問題,況且,“匯率就不僅是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了,還包括人民幣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 

    “如果熱錢流入源於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我們應該能夠觀察到熱錢流入的結構性變化,中國應該會成為熱錢流入的主要對象,而並非是眾多熱錢流入國當中的普通一員。當前的情景更讓我們偏向於認為熱錢只是在追逐新興市場可能有的超額收益率。”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向《中國企業家》表示,遊資的目標只是有中國題材的市場,匯率本身並非目的,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印尼等新興市場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均已過度反應了經濟復蘇的前景。 

    至於熱錢具體涌入了股市的哪些板塊,據記者向多家機構詢問均被告知“難以監測”。不過毋庸置疑的是,與熱錢大量涌入的節拍一致是二季度以來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強勁反彈,儘管此類上漲更多為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與實體經濟的轉暖所致,但潛伏其內的熱錢無疑起了助推作用,或許,8月6日股市大跌中位居跌幅之首的鋼鐵板塊已經有所暗示。 

    不過,多家監測機構同時認為,鋻於遊資對資産市場趨勢的重估,以及對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回籠資金、引導信貸投放逐步回落到更加可以維持水準的預判,熱錢大規模流入的可持續性並不會長久。至於進度如何,則需要密切關注未來幾個月的信貸投放數據。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