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接班人的投資智慧:堅守五條投資原則

2009-04-20 16:10     來源:證券時報     編輯:肖燕
  盧辛普森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的政府僱員保險公司(GEICO)首席執行官,被視為最有希望接任巴菲特和芒格的人選。據悉,伯克希爾公司每筆在7億美元以上的大額投資決策基本上由巴菲特本人拍板,而辛普森則可以在7億美元內自由發揮。

  巴菲特最欣賞辛普森的三個地方是:機智、有個性、好脾氣。巴菲特認為,好脾氣會讓人更有理性,不容易被情感衝昏頭腦。在辛普森自1979年加盟GEICO,到GEICO被伯克希爾完全收購(1996年)的17年間,辛普森投資組合的年均回報率達到了24.7%,而同期的標準普爾指數年均增幅為17.8%。此時期,巴菲特連續17年跑贏大盤,辛普森則在1987年、1990年和1993年三次大盤跌入低谷時沒能跑贏大盤,但在每次股市見頂時辛普森都能夠取得高於大盤的收益,比巴菲特更突出。

  與80%格雷厄姆加上20%費舍爾的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相比,辛普森的投資理念和費舍爾更加接近。辛普森認為,選股要從研究開始。每當他傾向於某只股票,首先會找這家公司管理層開個會議。而且,辛普森嚴肅的作風、直率的談話以及對行業深入的接觸,使得他很難被那些公司管理層所折服。

  概括起來,辛普森的投資原則有以下五條:

  第一,獨立思考。嘗試去懷疑一些慣例和格言,避免跟隨眾人進入華爾街週期性的非理性行為和情緒漩渦。不要忽視非主流公司,這種公司常常能帶來更大的機會。

  第二,投資于受股東歡迎的高回報企業。從長遠來看,和股價上漲最直接相關的是其股東的回報。估值中通常有以下問題:管理層是否持有公司股票?持有多少?管理層能否毫無保留地面對股東?管理層是否願意放棄無利可圖的業務?管理層願意用超額現金去市場上回購股票嗎?最後這一點可能最重要,一個有著利潤豐厚業務的公司的管理層,通常都會用超額現金去擴大規模直至無利可圖。而回購股票與之相比,無疑是一個利用超額資金的更好方法。

  第三,即使再卓越的企業,也應該支付合理的價格。即使世界上最好的企業,如果價格太高,也會出現反轉。股價和收益的比值對評估一家公司非常有用,但採用股價/現金流這個指標更有價值。此外,公司年收益率與美國政府長期債券收益率的對比也非常有用。

  第四,為盡可能降低稅以及佣金,應做長期投資。短期投資不具有可預見性,而長期來看,優質公司股東有非常大的機會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收益。

  第五,集中投資。要獲得高於市場平均回報最好是投資于少數幾家符合標準的公司。1996年,辛普森用25億美元集中投資了7隻股票,而大型共同基金平均持股數為86隻。辛普森説,如果我們對15個公司有把握,那就針對這15個公司做投資,不能遍地撒網,因為我們不可能對所有公司都能做到透徹的了解。(張尚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