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憂通縮遠慮通脹 投資理財對策如何定

2009-03-04 14:21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編者按:步入3月份,回望此前公佈的不斷下降的CPI和PPI數據,讓眾多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越來越擔心通縮的壓力。此前,政府亦出臺眾多刺激政策、並放鬆貨幣政策來推動經濟的發展。但市場上也不乏其他的聲音——認為在目前的階段性通縮後,未來可能還將面臨通脹的風險。

 

    在今後一段時間裏,我們是將面臨通縮還是通脹?普通投資者是否可以通過提前佈局,以取得不俗的理財收益?記者通過多方採訪,希望從多個市場給大家提供思路和參考建議。

 

   宏觀經濟:

 

    近憂通縮 遠慮通脹

 

    “目前看來,通縮的風險應該遠大於通脹的擔憂。”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分析道,她表示此前CPI的迅速回落,緣于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下降。但現在需要擔心的是,最大的風險或將來自核心價格的下跌,“很多行業現在都面臨産能過剩的問題,隨著出口和內需的放緩,一些製造業産品的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出現持續下跌的情況。”因此,短期內的通縮問題是宏觀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通縮會一直成為經濟主流走勢。汪濤指出,現在政府將“保增長”作為首要任務,也出臺了針對所有重要領域的政策刺激措施。因而雖然通貨緊縮風險在上升,但她預計,2009年平均的CPI通脹率仍將為正。

 

    不僅如此,還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當前物價的急劇下跌,主要是因為美元升值以及商品價格下降所致。但是隨著金融危機中去杠桿化的結束,以及市場上由於美國政府救市而注入的大量美元流動性,美元在未來的貶值是個趨勢。因此,屆時商品的價格也就可能反彈,通脹壓力也將重新回頭。

 

    對此觀點,國金證券宏觀策略投資部主管陳東表示認同。他分析指出,中國今年雖然面臨較大的通縮壓力,經濟也仍面臨困難,但由於上游商品價格的波動可能會比較大,製成品的價格也會出現波動。因此,他認為CPI在今年的總體表現可能是微弱翻正,且不排除明年可能出現通脹問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