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差、利差雙重套利驅動 熱錢“反撲”壓境

2011-09-22 08: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思羽

  外匯佔款環比大增七成 人民幣匯率再創新高

  經歷了前兩個月的小幅回調,8月份我國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達3769.4億元人民幣,較7月份2195.64億元的新增量環比上漲七成以上。央行2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熱錢在匯差、利差雙重套利收益的驅動下大舉壓境。有專家指出,在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進一步加速推進的背景下,人民幣形態的熱錢因能更輕鬆獲得這雙重收益而更具動力,值得警惕。

  作為衡量外匯流入情況的重要指標,截至8月末,我國外匯佔款總額達25 .26萬億元人民幣。回顧歷史,2002年末,外匯佔款只有2.21萬億元,至今已經增長超過11倍。外匯佔款增量佔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增量比例,2005年突破100%,達到110%。隨後幾年持續直線上升,2009年達到了134%。

  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市場預期正是助推外匯流入的背後推手之一。9月21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3772元。人民幣對美元大漲108個基點,不僅再度升破了6.38關口,並且創下了匯改以來的新高。截至21日,以中間價衡量,今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已經超過3.7%。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資深外匯和黃金分析師蔣舒日前稱,人民幣今年升值幅度將在4%至5%之間,而一旦美聯儲推出QE3,那麼人民幣全年升值幅度預計將在7%至8%。

  除人民幣升值因素外,中國的“高利率”也是吸引資金流入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美歐經濟持續低迷,維持超低利率已成首選,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也接連降息。在全球整體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下,中國的利息顯出了一定的“吸引力”。也就是説,即使流進來的外部資金只是趴在銀行裏什麼都不做,也能輕鬆地獲得這雙重收益。

  作為投機資金,境外熱錢主要以美元等外幣形式出現,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以及香港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離岸人民幣,一種新的、以人民幣形態存在的熱錢開始出現。這種流轉在內地和香港之間的跨境投機交易一筆獲利可能就達上千萬元。

  這種人民幣形態的熱錢規模有多大?目前,香港市場積累人民幣的方式主要通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央行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全國累計辦理經常項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1.63萬億元。據專業機構的估算,在這萬億結算額背後,80%至90%為貨物進口結算,10%至20%是出口結算。

  “進口支付人民幣大大高於出口接收人民幣這種單邊性明顯的結算現狀意味著,大部分人民幣通過該途徑流出境外,人民幣強烈的升值預期強化了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的意願。”國際金融專家趙慶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而這部分人民幣並非安安分分地待在香港市場上,由於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人民幣存款利息較低,人民幣債券等投資産品的收益率也不高,這部分熱錢也正在通過各種渠道向內地滲透。最近,《商務部關於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發佈,意味著小規模試點之後,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人民幣FDI)的監管框架正式出臺。繼人民幣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市、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投資者)機制之後,將新增一條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

  “本幣項下的資本項目開放無形中會增加人民幣形態熱錢的套利機會,另外,以前外幣形態的熱錢進入到國內需要一個匯兌成本,而人民幣形態的熱錢因為不存在這個匯兌成本而具有更大的套利空間。”業內人士指出。(張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