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公開數據被指過於簡略

2011-08-01 08:2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羽

 

三公公開 資料圖 人民日報提供

 

  背景介紹  今年3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研究了中央部門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公務接待費“三公”經費預算等有關問題。

  會議決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壓縮的基礎上,2011年繼續壓縮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今年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央財政決算時,將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納入報告內容,並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截至7月28日,已公佈去年“三公”決算和今年“三公”預算的中央部委達88個,仍有一些部委尚未公佈。

  進入7月的最後一週,又有國家物資儲備局、國家宗教事務局、公安部和司法部等部門陸續公佈了“三公”經費帳單,使曬出“三公”經費的中央部門超過了八成。

  總體支出較上年略減

  社保基金理事會“三公”經費下降12%,國稅總局超過21億元

  “三公”經費是指財政撥款開支的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作費、公務接待費。在曬“三公”的各部門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最早“亮相”、 “三公”經費下降較多和“三公”經費總數龐大的部門。

  早在今年4月,科技部就在其網站公開了出國經費、車輛購置及運作費、公務接待費。作為第一個公佈“三公”預算的中央部委,科技部敢為人先的舉動備受矚目,並贏得好評如潮。

  同樣受到肯定的是“三公”經費下降較多的部門。其中,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以降幅最高榮登“榜首”: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三公”經費決算為678.14萬元,2011年預算為592萬元,總預算減少86萬元,降幅達12%。公安部2010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18136.48萬元,2011年預算為16865.24萬元,比上年減少1280萬元,降幅達7%。

  “三公”經費哪家開支最大,是人們關注的另一個焦點。國家稅務總局“三公”經費超過21億元,海關總署“三公”經費超過5億元。從兩部門披露的情況看,“三公”經費龐大的主要還是海關、國稅系統實行垂直管理,人員和分支機構多造成的。海關係統九成經費用在了“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上,這些車輛大部分為執法執勤用車;國稅總局的“帳單”則包括了總局以及省、市、縣、鄉五級機構,預算單位多達3567個。

  對於各部門公佈的數據,究竟該怎樣解讀?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各部門的人員數量不同,工作職能也不同,“三公”費用規模是大還是小,支出是高還是低,很難用一個標準去評判。但總體上看,除個別部門2011年“三公”支出小幅增加外,大多數部門的“三公”經費支出基本上與上年持平或有所下降。

  這一點,從中央本級的“三公”經費總數上也可以得到印證。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決算支出為94.7億元,而2011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為94.28億元,比上年決算數減少了4200萬元。應該説,這兩年中央財政大力壓縮政府部門行政經費,特別是“三公”經費“零增長”的要求,還是落到了實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