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查詢平臺數據雷人 地震前"劉德華"給玉樹捐款

2011-08-01 07:21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王思羽

  昨天下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資訊發佈平臺fabu.redcross.org.cn(試運作)正式上線,首次公佈了紅會接收的數十萬筆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平臺一上線就受到網友關注,並引發五大質疑。

  玉樹地震共募集23.85億善款

  該平臺昨日率先公佈了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接收的數十萬筆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的有關情況。

  截止到今年6月30日,玉樹地震總共募集捐贈款物約23.85億,已經支出約23.79億,尚有583萬元待支出,將用於災後重建項目督導檢查、審計等。

  據了解,該平臺還將陸續發佈甘肅舟曲泥石流、雲南盈江地震、日本地震等捐贈資訊及善款使用情況。

  10萬元以下暫不可查使用情況

  捐贈者輸入名字,即可查詢2010年1月11日以來的捐贈資訊。個人捐款10萬元以上和企業捐款50萬元以上的捐贈者還可以查詢相對應的援建項目及善款的具體使用情況。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相關人員表示,初期由於資訊量太大,所以捐贈在10萬元以下的沒有錄入資金使用情況,後期紅會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數據。

  除此之外,目前該平臺只能查詢通過總會捐贈的資訊,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或地方紅十字會向玉樹的捐贈,在該平臺還無法查詢。中國紅十字會表示,如捐贈人有需要,可直接向捐款接收方直接查詢。

  設網友意見反饋欄

  在該平臺的首頁右上角,還設置有意見反饋一欄。“大家給我們留的意見我們會進行匯總上報。”中國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説,雖然不會一一回復網友,但對網友指出的不足,都將及時更改和調整。

  >>財務收支

  去年紅會收入32.57億元

  捐贈平臺昨天還同時公佈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2010年審計報告、2010年財務報告、汶川地震審計報告和汶川地震收支報告。

  2010年財務報告顯示,去年紅會全年實現財政收入32.57億元,支出25.46億元。支出方面,用於製作榮譽勳章和招聘志願者費用為23萬元,接受捐贈支出22.71億元,財政撥款支出2.75億元(包含上年結余資金支出),動産和不動産及其他收入支出為1.3萬元,用於網上銀行年費等財務費用。

  5大質疑

  質疑1

  捐贈數據出現誤差

  【質疑】

  網友質疑:對玉樹縣仲達鄉寄宿學校和衛生院的援助,日本紅會官網公示分別是1.93億日元(合1544萬元)和8700萬日元(合696萬元),但中紅會公示分別為1182萬元和535萬元,“縮水”23%。

  記者也發現,該資訊平臺有“李連杰(微博)”三條記錄:2010年4月22日,李連杰壹基金玉樹賑災通過中國紅十字會捐贈230元;2010年4月23日,名為李連杰的捐贈人捐贈300元;2010年8月30日,李連杰壹基金計劃捐贈400元。而據有關媒體報道,壹基金截至2010年4月22日,在玉樹捐贈金額已超200萬元。

  【回應】

  會上報進行核查

  對此,中國紅十字會相關人員表示,由於數據量龐大,可能有些資訊沒有錄入進去,或者有些捐贈並非通過總會捐贈,關於捐贈數據存在差距的情況,將會向財務部門反映,進行核查。

  質疑2

  捐款時間早于地震

  【質疑】

  進入玉樹地震捐款一欄後,記者輸入劉德華查詢,一共出來8個名為劉德華的捐贈人,最高的一位“劉德華”捐了20萬,其捐贈日期為2010年3月30日;記者搜索黃曉明,在6個“黃曉明”中有一個在2010年3月31日捐款20萬。網友質疑,玉樹地震4月14日發生,在玉樹地震發生前的那些捐款,如果也算到玉樹捐款中來,是否合適?此外,對於同名同姓的人,是否應該予以標注?

  【回應】

  資訊不限于玉樹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相關負責人説,發佈的資訊不只限于玉樹地震,2010年1月11日以後的捐款都可以查詢。即便是4月14日以後的捐款也不一定全是捐玉樹地震的。後期將會進一步區分細化。對於太多同名同姓的捐贈者,今後總會也會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質疑3

  善款使用情況過簡

  【質疑】

  個人捐款10萬元以上和企業捐款50萬元以上的可以查詢相對應的援建項目及善款的具體使用情況。但記者發現,善款的具體使用情況過於簡略,比如捐贈人陳從范捐款10萬元,顯示他的捐贈用於建設玉樹縣巴塘鄉寄宿制小學,該小學總援助金額為3654萬元,今年4月21日開工,預計9月完工。但該項目建設所需的具體採購情況、資金使用明細、項目最新進度等,都沒有公佈。不少捐款人的“捐贈項目”一欄還是空的。

  對此,有網友質疑,查詢系統不準確難達平臺設置真正目的,“出了假賬無法監督”。也有網友認為:“可能是網頁設計存在問題。”

  質疑4

  督查為何需要583萬

  【質疑】在玉樹地震捐贈支出中顯示,待支出的583萬,用於災後重建項目督導檢查、審計等。網友質疑:“去一個只有30萬人的自治州督導檢查審計災後重建項目,需要花掉583萬嗎?貴會是要包機前往?每頓吃一萬塊?”

  質疑5

  搜索最多顯示百條

  【質疑】

  記者發現,無論以哪個姓作為關鍵詞搜索,其下面最多都只顯示100條資訊。此外,很多企業的捐贈資訊無法顯示。

  【回應】

  剛運作還不穩定

  對於資訊只顯示100條,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相關人員回復説,資訊平臺剛運作,還有些不穩定,將把這些情況收集匯總,同時“有些個人和企業的捐款資訊確實無法顯示,工作人員正在緊急調試”。

  ■對話

  紅會秘書長避談“郭美美”

  記者:郭美美事件是否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個平臺的上線?

  王汝鵬:我們從去年底就開始醞釀在原有的“中國紅十字會捐贈者數據庫”基礎上開發建立捐贈資訊發佈平臺,並列入了今年的工作計劃,今年3月正式啟動了該項工作。經過將近5個月的努力,我們推出了這一試運作的資訊發佈平臺。

  記者:建立這個平臺最主要的困難在哪?

  王汝鵬:資訊發佈平臺在建設過程中困難不少,海量的捐贈數據需要重新整理、錄入、核對,這是很大的工作量和壓力。這個發佈平臺還不是盡善盡美,我們將根據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使之更加公開透明,更加符合公眾期望。

  記者:在錄入數據方面,紅會如何保證錄入的收據準確可靠?

  王汝鵬:數據量的確十分龐大。汶川地震的捐贈數據有兩百多萬筆,玉樹地震也有數十萬筆。在數據錄入、導入方面我們制定了嚴格的稽核流程,層層把關,認真核對,但也可能難免會有差錯,我們建立了糾錯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改正。大家在查詢過程中發現什麼問題,或是有什麼意見和建議,也請及時通過平臺設置的留言功能或諮詢電話及時反饋給我們。

  記者:您認為該平臺的建立,是否會對紅會的公開透明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王汝鵬: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發佈平臺的建立,推動紅十字會系統的公開透明工作走向資訊化、制度化和規範化。讓每一筆捐款都能查詢並知道使用流向,是我們今後平臺建設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標。

  ■解讀

  資訊公開亟待政府出臺規範

  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説,資訊公開在我國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涉及到工作作風、方式的轉型。“現在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組織,在資訊公開方面都是缺乏經驗的,因為我們國家有幾千年的傳統,就是政府的秘密是秘密,公眾的秘密不是秘密。”

  王振耀認為:“現在政府開始嘗試公開三公經費了,中國紅十字會也畢竟邁出了這一步,這是值得肯定的。”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紅會、公眾都要有思想準備。”王振耀説,由於缺乏標準和規範,紅會的改進可能很大程度上要參照社會的意見,“這是非常脆弱的一種社會結構,造成我們容易走上絕對的信任和絕對的不信任這兩個極端”。

  他表示,國外公益組織的資訊公開,有一套完整的規範和標準,極為細緻,一些事情都是反覆公開辯論、論證之後才決定的,之後還會由專門的人員負責檢查、審計、監督,這個專門的人員包括社會上的人士如律師等。但現在在我國,對於規範和標準的建設太過粗放,根本沒有規定來明確,“到底到什麼程度是完全的公開,不足之處又該如何完善、改進,政府在這方面的建設應該加快速度”。

  微言

  Gin_:郭美美對紅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要不是她,想查賬,一百年後吧!

  賀師煜的創業與奮鬥:紅會想要獲得信任,還要經過更多的努力才行!

  張泉靈:紅十字會還有沒有救,就看他是拿推出的捐款資訊平臺當一個靶子還是當一個盾牌。未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1.不僅總會得有,地方紅會和紅十字基金會也該有。2.不僅要公佈捐款資訊,也要公佈每一筆捐款的用處,更要公佈紅十字運作花的每一筆錢。3.要公開紅十字品牌使用的資訊。4.要引入權威第三方監管。

  BigBings:最起碼,若是有捐款單號,直接上捐款單號;若沒有,你起碼應該公佈捐款的時間地點以及具體收款的紅會分支機構嘛。否則你叫人怎麼查?

  win-曉:大部分百姓都是捐助的10萬以下,這部分才是重頭,難道只有10萬以上的才有記錄?我們捐的去哪了?難道不算捐款?

  袁健晨:瀏覽了紅十字會的資訊公開平臺:1.無論數據有無水分,公開仍然是進步;2.能按照姓名查詢捐款數額,但不包含佔捐款大額的地方紅會數據;3.捐贈支出界面漂亮但內容很粗略,缺少具體的物資數據,很容易編改;4.援建項目缺少項目的承包方、紅會負責人等資訊,難以監督品質與廉潔。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