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企業青睞赴港上市 港漸成真正國際金融市場

2011-08-01 07:44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羽

  2007年,港交所IPO金額中只有5%屬於海外企業,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竟高達62%

  海外企業日益青睞赴港上市

  國際知名企業紛紛來香港融資,主要是對亞洲特別是中國有興趣。以前外國企業一提到亞洲,想的都是去投資,但現在很多企業卻是要到亞洲特別是到中國尋找投資人。

  港交所去年IPO金額中有45%屬於海外公司。今年上半年,這一金額更高達62%,香港正越來越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金融市場。

  今年上半年,通過港交所IPO籌集的資金達到1747億港元,其中海外企業融資額為1087億港元,佔62%。上半年排名前10大的IPO中,來自海外的知名企業佔據了半壁江山。海外知名企業為何青睞香港?港交所用什麼吸引它們紛至遝來?

  海外名企來港上市,主要是看好香港股市的高估價、高流動性及內地市場

  2007年,港交所只有5%的融資額屬於海外企業。而近期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海外公司包括了瑞士大型商品生産商嘉能可、美國旅行箱生産商新秀麗、義大利時裝名牌普拉達等國際知名企業。截至今年6月底,已經共有137家海外公司在香港上市,佔港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的10%。為何短短幾年,海外企業便異軍突起?

  港交所上市推廣部主管藍博文介紹,國際知名大企業紛紛來香港融資,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考慮:首先,外國公司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有興趣。“以前外國企業一提到亞洲,想的都是去投資,但現在很多企業卻是要到亞洲、特別是到中國尋找投資人。”

  目前,就不少行業(例如礦業及奢侈消費品)而言,香港資本市場的市盈率高於其他市場。同樣一家企業,在香港募股可以籌集到更多資金。而且,香港證券市場的流動性非常好,二級市場交易活躍,是一個有深度的市場。今年上半年,每天的交易額達到94.3億美元,這有利於企業再融資。

  藍博文分析,海外企業尤其是奢侈品企業鍾情香港證券市場,還有一個考慮。“中國人消費能力增長迅速,奢侈品企業來香港上市,可以離客戶近一些,把它們的品牌打出去。”他説。

  港交所改進上市規則便利企業上市,適應公司註冊地法律採取靈活做法

  為了便利海外企業,在不降低上市要求的前提下,港交所近年對上市規則做出多項改進。比如,去年6月生效的礦業公司上市新規則,為礦業公司及涉足於天然資源業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清晰指引,讓他們知道應向投資者及股東提供什麼資料,便利了這種類型公司的上市。

  另一個變化是香港交易所認可了越來越多的“海外司法管轄區”(港交所可以接受的上市公司註冊地)。目前,除中國內地和香港外,港交所已共接納了20個司法權區為發行人的註冊成立地。“我們負責上市監管的部門以精簡的方式處理不同司法權區認可事宜,同時注重維護投資者的利益,在保障投資者和維持香港市場競爭力之間達到恰當的平衡。”藍博文表示。

  為了適應海外公司註冊地不同的法律要求,在上市方式上,港交所也採取了靈活的做法。原來的上市規則要求,發行人將其股本證券在香港上市時,須以股份形式進行,並須在香港設置股東名冊或分冊。對於來自不準在海外發行股份或設置股東名冊的司法權區的發行人而言,這可能造成不便。於是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推出香港預托證券(HDR)為這些發行人另辟上市之路。

  其次,公平的法律和嚴格的監管,對上市企業來説也是吸引力所在。

  香港資本市場的機遇在於連接內地與世界

  海外企業紛紛來港上市不僅給企業自身帶來好處,港交所也受益頗多。藍博文認為,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如果更多的海外公司到香港上市,是在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對港交所拓展外國企業客戶的努力,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張田余認為是正確的競爭策略。“現在國際上興起了交易所合併潮,弱肉強食,發展不好就可能被吃掉。”他説,中國內地該上市的好企業基本都上了,拓展空間比較有限,而且面臨上交所的競爭。張教授認為,香港在法制、人才、資金等方面都有優勢,所以會有很多國際大企業願意來港上市。

  雖然致力於吸引海外企業,港交所的目光並沒有偏離內地。香港資本市場的機遇還在於連接內地與世界。藍博文表示,香港的時區和內地一樣,若將來內地的投資者可以在香港投資,在港上市的大批海外企業便可給他們提供更多選擇。他還説,目前,已經有外國公司對發行人民幣股本證券表示興趣。(尹世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