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強調因應“東盟加一” 臺灣需要積極佈局

2010-01-04 09: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肖燕
  中新社臺北一月一日電 (記者 陳立宇 曾嘉)中國大陸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一日起全面啟動,彼此進入零關稅時代。面對被臺灣習慣上稱為東協的東盟與中國大陸貿易的這一變局,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今天在發表的元旦祝詞中表示,臺灣需要提高警覺,積極佈局,以為因應。並以較多的篇幅進行論述。

  馬英九説,東協與中國大陸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東協十國相關産品銷往大陸,將是零關稅,臺灣同類産品出口到大陸,則仍須負擔高額關稅,自然吃虧。面對“東協加一”的衝擊,臺灣不能坐視産業即將面臨的困境,這是為何當局要推動與大陸協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原因。

  馬英九説,我們希望在這項架構協議中,納入降低關稅的“早期收穫”條款,以維繫臺灣産品外銷的競爭力,避免外銷市場的邊緣化,並引進新的外來投資,進而激勵臺灣經濟成長,創造更多就業。當然,對於可能受到不利影響的弱勢産業與勞工,當局也會提出配套措施,並在十年內投入新台幣九百五十億元,進行必要的輔導與支援。同時,當局絕對不會增加開放大陸農産品進口,也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來臺工作。

  馬英九強調,當前亞洲經濟整合趨勢,極為明顯而快速。區域內貿易佔了亞洲各國總貿易額的五成以上,已經超過對區域外的貿易。亞洲國家和地區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二000年只有三個,去年增加到五十八個,成長達十九倍之多,只有朝鮮與臺灣地區不在其中。面對這種情勢,臺灣不但不能被邊緣化,而且要掌握區域合作發展的機會,拓展市場版圖。所以,我們要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為起點,為臺灣企業爭取公平競爭的貿易環境;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尋求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議。唯有透過這樣的連結,才能加速臺灣參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維繫臺灣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