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勳:兩會商談成果已為臺灣帶來不少實質效益

2009-11-03 09:10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對有媒體報道臺灣在野黨認為第二次兩會領導人會談臺灣方面“讓步太多”,臺灣當局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發言人劉德勳2日指出,第二次“江陳會談”四項協議簽署將近一年,為兩岸經貿交流正常化帶來不少實質效益,在野黨的批評與媒體的報道與事實有很大出入。

  他列舉説,大陸旅客赴臺旅遊並未排擠國際觀光旅客。自2008年7月18日開放以來,大陸旅客來臺觀光共計近47萬人次,為臺灣創造了約310億元新台幣的外匯收入;而今年1至9月,國際觀光客來臺人次也較去年同期增加4.1%,顯見大陸旅客並未排擠國際觀光旅客。

  兩岸空運協議的簽署增加客運航點及航班,並大幅縮短航行時間。自2008年7月4日以來,陸續實施週末包機、平日包機及兩岸定期航班,已載運往來兩岸旅客共計256萬人次。至於票價部分,除廈門及海口航線外,其他航線票價均已調降,平均降幅約14%,其中桃園至武漢航線降幅更達32%。

  兩岸海運協議適用對象也包括兩岸資本權宜船。臺灣籍航商在簽署協議後,已不需再彎靠石垣島,平均每航次可節省約16至27小時,節省運輸成本15%至30%。至於目前已從事境外航運中心運輸、“兩岸三地”貨櫃班輪運輸、砂石運輸的兩岸資本權宜船,經特別許可也可按照海運協議享有直航利益。

  兩岸郵政協議有助資金匯回臺灣。郵政協議主要效益在提高兩岸郵件往來時效及安全,至於郵政匯兌部分,過去臺灣民眾即能對大陸辦理匯出匯款,此次增加開辦大陸匯入匯款,反有助資金匯回臺灣。

  兩岸已建立制度化食品安全聯繫窗口及常態交流機制。自協議生效日即建立制度化兩岸食品安全聯繫窗口,即時通報相關食品安全資訊,1年來已逾400件。此外,也建立常態化業務交流機制及相關工作小組,提升兩岸食品安全的管理效能。

  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生效迄今,雙方相互提出的各式請求案件共計2299件。此外,大陸方面在今年4月及6月,遣返臺方重大刑事要犯2名;兩岸還合作偵破3起電信欺詐案。

  劉德勳強調,兩岸自建立制度化協商管道後,截至目前已舉行過三次“江陳會談”,順利簽署九項協議並達成一項共識,所有協議的相關利益是由全體臺灣民眾共用。對於部分需進一步改善的事項,也透過相關的機制持續溝通處理中,相關報道不應刻意抹殺協議所帶來的實質效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