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創業板要掌握制勝十招

2009-11-03 08: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胡珊珊
  10月30日,28家“3字頭”個股全面登陸,有的投資者仍在觀望,但也有投資者想乘機大顯身手,積極參與,那麼,對投資者來説,投資創業板,有哪些要掌握的技巧呢?

  技巧之一:看大盤臉色。同主機板相比,創業板走勢還要看主機板的臉色。所以,主機板的趨勢至關重要。當年中小板開板之時,許多股票連續跌停,皆因2004年正處於大熊市之中。

  技巧之二:要看比價。將創業板新股與主機板同一地域公司、同一行業公司、同一市場題材公司、業績相近公司、相同流通股本規模及類似股本結構間的公司進行對比,選擇平均價來確定該股的預計價格,即為上市後的理論定位價格。如果該企業在其所在行業中處於龍頭地位的,定位價格可以更高一些。

  技巧之三:看成長性。其中重點是業績分析,不僅要看每股收益,還要注意業績的穩定性。要和往年的業績相比,關注業績是否具有成長性。相對來説,盈利能力強的公司對資金的吸引力較強。

  技巧之四:題材是否有“底氣”。新股是否有更強的股本擴張潛力,主要看其滾存利潤、公積金和凈資産這三個因素,擴張潛力巨大的個股能為將來的強勁走勢提供有力的題材支援。

  技巧之五:看大股東實力。流通股本過大和過小都不利於市場炒作。觀察公司股東情況,即什麼樣的公司、機構、個人是其大股東,還要看大股東間持股的比例如何。有一個有實力的大股東,有利於公司股價的穩定。

  技巧之六:概念好不好。能夠在上市後得到充分炒作的新股不僅僅憑藉“新”,更重要的是與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種概唸有關。投資者根據招股説明書分析新股的時候,需要注意公司的經營範圍、所處行業、在建項目和募集資金用途,從中發現市場容易感興趣的題材。

  技巧之七:切莫隨波逐流。如果是短線炒作,那就儘量避免參與大家都看好的“紅人”,正所謂人棄我取,主力也往往會炒作最不突出、最不看好的那只股票來炒作。

  技巧之八:把握好時段。判斷新股是否有短線機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換手是否充分。一般情況下,新股成功換手接近60%時,欲炒作的主力資金才有比較大的慾望進行瘋狂拉高脫離成本區的動作。

  經驗告訴我們,主力機構若看中某只新股,會利用開盤後的5-15分鐘,趁廣大散戶觀望之際,快速介入收集籌碼。所以,前5-15分鐘及前半小時的換手率及其股價走勢,往往能分析是否有大主力介入。一般情況下,前三筆成交換手5%,十分鐘換手率在20%左右、一小時換手率在30%以上、上午換手率在40%以上,都是值得高度關注的。

  技巧之九:看主力成本。判斷主力成本區的方法很簡單。單日成交量最為集中時的均價線,就可以看成是主力的成本區,在成本區上下浮動10%的區間,具有相當的介入價值。

  技巧之十:關注開盤大漲股。真正會大漲的新股,往往出乎市場大部分人的預期。換句話説,如果某只新股開盤後的價格高於市場大部分人的預期,那麼,這只個股就值得重點關注,長江電力上市後的狀況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此外還要看分時K線。K線和成交能夠揭露一切本質,而新股炒作要看的不是日線、而是分時K線。新股開盤後第一個5分鐘線是陽線,或者第三個5分鐘是陽線,後市就會有機會。如果第一個和第三個5分鐘收陰,這個新股短線將基本上沒有什麼行情。(文興)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