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恐是鏡花水月 美元中期不宜看貶

2011-09-01 09: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思羽

  8月份可謂是多事之夏,從美國舉債上限談判涉險過關,到標普意外下調美國主權評級,到歐債危機向核心國家擴散,再到月末全球央行年會,令投資者眼花繚亂,全球金融市場隨之跌宕起伏,股市、債市和商品市場幾乎都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最劇烈的震蕩,反映恐慌情緒的VIX指數也漲至近兩年多的最高位置。不過,外匯市場卻顯得相對平靜,美元、歐元都陷入區間震蕩,略顯沉悶。

  對於未來一段時間美元的方向,我們認為,基於美聯儲推出QE3的概率相對較低,歐債危機可能繼續惡化,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低迷的判斷,美元大幅下跌的基礎並不存在,看貶美元的策略可能存在風險。

  在8月末的全球央行年會上,伯南克並沒有明確暗示會推出QE3,但卻保留了在9月會議上繼續討論的選項,這意味著理論上QE3的大門依然是敞開的。雖然市場對QE3的預期不斷升溫,但我們認為近期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因聯儲是希望由量化寬鬆來壓低市場利率及注入流動性來刺激經濟,但現實情況是,8月份以來,美債收益率已經一降再降。據路透數據,作為金融市場定價基準利率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8月中旬一度跌破2%,創下1950年以來的新低,如此之低的利率,實際上已經達到了聯儲壓低利率的目標。

  同時,美國通脹壓力在逐步加大,其7月份CPI保持在3.6%的高位,核心CPI則進一步攀升至 1.8%,已逼近2%的通脹目標,繼續量化寬鬆將使美國面臨通脹惡化的風險。因此,如果沒有出現明顯的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風險,我們有理由質疑美聯儲推出 QE3的動力,未來一段時期內,以QE3為理由做空美元的依據並不充分。

  而歐盟迄今未能在解決債務危機方面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已推出的各種措施無非是在延緩危機的爆發,對希臘的救助方案甚至已經允許其變相違約。7、8月間,歐債危機已經蔓延至西班牙和義大利,兩國的主權CDS與國債收益率都出現了驚人的上升,儘管歐洲央行干預債市,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兩國形勢,但危機日益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

  需要考慮的是,在美國失去 AAA評級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AAA評級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債務危機國擁有大量債權的經濟體,未來很可能面臨評級下調的命運,從而進一步加速債務危機的惡化。近期日本評級再度被下調,可以看作是新一輪評級下調風潮即將開始的信號。我們預計,歐債危機將會持續惡化,並最終以大規模主權違約為終點。在歐債危機呈階段性爆發的局面下,避險需求將持續對美債和美元構成支撐,並壓制歐元上行的空間,只要歐元不具備大漲的基礎,可以認為美元實際上也沒有大跌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美國評級下調的時機,恰好與歐債危機惡化相重疊,兩者都會嚴重打擊消費者信心。8月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大幅下滑,已跌至 55.7,幾乎持平于金融海嘯期間的低點,而歐元區25國的消費者信心近期也連續下滑。歷史經驗表明,消費者信心下滑,會促使居民提高儲蓄,減少消費支出,進而拖累實體經濟增長,美歐經濟增長前景無疑已經惡化。

  同時,普遍存在的債務問題,會迫使美歐各國整頓財政,削減政府支出,採取加稅政策,以壓低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歐洲各國大多已採取行動,美國雖然行動稍緩,但也確立了壓縮財政赤字的目標,這意味著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政府支出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會大幅減緩,也意味著社會福利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損害,從而進一步刺激居民縮減開支。我們已經看到,在強力整頓財政後,英國經濟出現大幅放緩,希臘則爆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在政府無力提振經濟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前景趨於黯淡,或許不至於陷入二次衰退的境地,但至少經歷一段較長的低迷期已成為共識,而且,歐債危機一旦蔓延至銀行間市場引發流動性枯竭,其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影響恐怕不會比2008年雷曼倒閉的衝擊更低。

  在此背景下,國際資本可能會更傾向於回流母國或尋求美元資産避險,而非流入風險資産。總體而言,全球的經濟和金融市場愈加動蕩不安,對美元而言愈有利,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元反彈的概率要超過下跌的可能。(招商銀行 劉東亮)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