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股市持續“失血”

2010-06-03 09:19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張蕾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的經濟“二次探底”陰影,繼續對亞洲股市帶來壓制。週二,在中、韓等國公佈最新製造業增速回落之後,亞太股市普遍走低,香港股市跌幅達到1.4%。

  分析師注意到,受累于歐債危機引發的廣泛避險情緒,亞洲股市近期持續遭遇資金撤出。不過,也有一些機構認為,亞洲經濟基本面較好,長期增長前景看好,因此地區股市的中長期表現仍值得期待。

  “二次探底”陰霾籠罩

  週二,多國公佈的製造業指標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特別是中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1日出臺的官方和民間數據均顯示,5月份中國PMI指標出現回落,儘管該指數仍保持在50的榮衰分界線之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5月PMI為53.9,低於上月的55.7,而匯豐編制的PMI指數則創11個月來最低水準。

  同日,韓國公佈的一項民間調查顯示,韓國製造業在5月維持擴張趨勢,但擴張速度觸及五個月低點。

  上述數據發佈後,亞太地區股市紛紛走低。1日東京尾盤,MSCI亞太指數大跌1.2%,結束了此前四天的上漲。上個月,該指標大跌9.8%,為自2008年10月以來的最大月跌幅。

  具體到單個市場,東京股市收低0.6%,日經指數報9712點,中止了此前連續四天的反彈;韓國股市跌0.7%,同樣中止了四連陽。澳大利亞股市跌0.4%,新加坡股市跌1.4%。中國香港股市大跌1.4%,恒指收報19497點。中國臺北股市收跌1.2%,加權指數報7289點。

  東京一位管理140億美元資産的基金經理人表示,投資人開始對全球經濟增長降溫日益感到擔憂。另外,日本的政局不穩以及中韓等國的製造業數據不理想也影響了股市人氣。

  國際資金大量撤出亞洲

  分析師表示,投資者如此關注最新的PMI指標,是急於了解歐洲債務危機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出口導向較多的亞洲經濟體的影響。加拿大皇家銀行駐香港的新興市場分析師傑克遜指出,投資人對於近期亞洲的外部需求狀況持謹慎心態。

  體現在股市上,這樣的謹慎心理帶來的便是資金撤出,特別是去年對新興市場胃口十足的國際投資人。

  每週跟蹤約1000隻亞洲基金的專業跟蹤研究機構EPFR的統計顯示,5月份,亞洲股票基金流失的資金規模達到22億美元,相當於此前的3月和4月份合計流入資金量的近一半,3月份和4月份,亞洲股票基金累計流入45億美元。

  統計還顯示,單單在上周,離岸亞洲基金(除日本外)的贖回金額達7.43億美元。除中國股票基金外,其他亞洲股票基金都不同程度遭遇凈贖回。近期韓國等亞洲市場連續遭遇外資凈賣出,韓國金融管理局的統計顯示,5月份,外資賣超韓股6.1萬億韓元(50.8億美元)。

  歐債危機引發的避險情緒不斷蔓延,使得包括亞洲在內的新興市場也受到牽連。EPFR的統計顯示,在截至5月26日的一週時間裏,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累計凈流出24億美元資金。

  中長期前景仍被看好

  里昂證券的分析師1日稱,從技術上看,MSCI(除日本外)亞洲指數已構築了“雙頂”形態,後市可能回落至少14%。里昂的分析師指出,上周MSCI亞洲指數跌破435點的支撐水準,形成雙頂形態,下一步股指目標可能在390點左右。週二該指數在450點附近。

  摩根大通則認為,鋻於市場對歐洲債務危機將拖累全球增長以及對中國政策收緊的擔憂,中國股市未來數月可能會徘徊在目前水準。

  不過,一些機構仍看好中國在內的亞洲股市的中長期前景。事實上,多家機構都認為,5月份中國PMI增速下滑,並不説明中國製造業活動出現降溫。

  巴克萊資本中國經濟研究主管、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1日指出,中國最新的PMI與預期基本一致,表明生産活動持續擴張。野村證券則認為,PMI指數已連續15個月高於50的榮衰分界點,表明製造業已步入穩步擴張的階段,當然,最新數據也反映了信貸緊縮、房地産調控政策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的影響。

  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威廉姆斯表示,中國的官方PMI數據往往在5月份下滑,這是因為季節因素調整並不十分有效,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多家投行的呼應。

  投行花旗本週指出,隨著希臘債務危機蔓延至歐洲其他國家,相信資金將持續流出新興歐洲市場,而亞洲市場最終將會受惠。尤其是在亞洲股市經過了過去一個月的大跌後,估值變得更合理。該行認為,中國及韓國等為最有可能受惠的亞洲股市。

  瑞銀財富管理則認為,希臘危機不會影響亞洲經濟的復蘇之路。對於保守型投資者,短期內可考慮降低股票倉位。該行注意到,亞洲(日本除外)股市的動態市盈率約為11倍,這一水準並不高。市場一致預期2010年亞洲公司盈利增幅將達到38%,2011年將達到13%,因此中長期而言投資亞洲股票有望帶來良好回報。此外,亞洲經濟增長前景仍樂觀,各國政府甚至可能放慢退出進程,這些都是股市的利好因素。(上海證券報 記者 朱周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