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銀行研究報告:中國已率先走出金融海嘯

2010-03-31 14: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程軼文

  中新網3月31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香港東亞銀行發表最新一期經濟研究分析報告認為,相對於其他主要經濟體系,中國已率先走出金融海嘯的陰霾。

  分析報告指出,今年前2個月,中國經濟表現理想,出口不但按年強勁增長31.4%,升幅更較2008年同期高出3.6%,即回復到金融海嘯爆發前的水準;期間零售銷售按年增長則加速至22.1%,優於2009年第4季的16.5%。

  此外,去年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飆升至9.59萬億元人民幣,較2008年上升近一倍。市場資金異常充裕,不但迅速刺激內部需求,更有助內地企業渡過金融海嘯的寒冬。

  由於經濟狀況逐步穩定,中國政府已採取措施,以退出經濟刺激政策,同時積極處理結構性的經濟問題。不過,分析認為,經濟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要一下子令貸款增長回歸正常,對中央政府來説是一項挑戰。文章認為,在貸款增長偏快的形勢下,相信當局在未來數月會推出更多措施,以進一步回收市場流動性。

  文章表示,雖然地方財政狀況有令人擔憂的地方,但相信中央政府在必要時有能力拯救個別陷入財困的地方政府。而寬鬆的貨幣政策為中國的房地産市場推波助瀾,才是令人擔憂的地方。分析指出,由於接近一半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與房地産活動有關,因此樓市的長遠健康發展對地方財政狀況有關鍵的影響。

  文章表示,為防範樓市失控,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部分國有企業涉足房地産業務、懲罰發展商囤積土地等。儘管這些措施將對樓市炒賣産生一定的降溫作用,但相信它們未足以解決內地樓市結構失衡的問題。

  分析認為,長遠來説,政府必須就引發樓市問題的兩個根源對症下藥。要提升居民的購房能力,便要房價下跌,或工資上升。要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必須先壓抑對房地産的投資熱忱。另外,還需要拓寬投資渠道,透過推出更多金融投資産品及放寬對企業及個人投資海外市場限制等措施,讓內地資金得以分散投資。

  文章認為,房地産市場對於維持政府長遠的財政健康尤其重要,如何處理各種購房需求之間的利益衝突將會是中央政府未來數年面對的棘手問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