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重質更應重“勢”

2010-03-30 09: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選股要選強勢股。香港投資家曹仁超説“趁勢創富”,還説“止蝕不止賺、溝上不溝落(買漲不買跌)、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這些都是強調“勢”的重要性。

  固然,股票的“勢能”與基本面有關,但每個投資者都要清醒地認識到,在我們面前永遠存在一道“遮蔽之幕”,我們不可能完全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那麼,能不能通過一些外在表像推測股票的強弱呢?筆者憑藉多年的經驗,並翻閱有關資料,總結出選股五招。

  第一招 巧用大盤調整檢驗個股

  所謂“疾風知勁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往往在大盤回調中才能發現強勢股。強勢個股在大盤調整時都會比較抗跌,強于大盤和多數同類個股。比如,同為電子資訊板塊的同洲電子與廣電網路,在2010年1月下旬到2月初的這波調整中,前者跌幅達18.86%,跌破30日均線,而後者不僅不跌,反而維持在20日均線上,略漲5%。以此觀之,廣電網路強于同洲電子。查“股東研究”(按電腦F10可見),廣電網路前十大流通股東就有9家公募基金,大股東去年1月以來持續增持。而同洲電子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只有一家基金,其餘都是個人股東。

  第二招 利用大盤啟動逮住“黑馬”

  大盤在回調多日後出現反彈,那些強勢股往往在開盤後率先啟動,並且漲幅較大。比如,2009年4月後,房地産板塊有一波行情。這個板塊中誰更強?從行情啟動第一天就能看出端倪。4月29日,大盤在數日下跌後強勁反彈,上證指數上漲2.78%,並且放量。同日,萬科漲4.04%。從這天的開盤價算起,到7月6日行情最高點,萬科最大漲幅為88.39%。泛海建設同期最大漲幅為118.40%,而4月29日這天,泛海建設漲停,這説明該股對大盤上漲的形勢更加敏感。因此,在第二天買入這個股更好。如果能盯盤看,只要在地産股板塊中進行漲幅排序,當天就可逮住這個“黑馬”。

  第三招 從成交量中挖掘個股

  現在一些機構熱衷於統計每日資金流向,筆者認為凈流入凈流出的統計很難準確,也不能完全説明問題。比較直觀的還是觀察量比、換手率、漲幅。比如美克股份、遠光軟體、康強電子這三隻股票,筆者以大盤反彈的2月24日的表現來觀察,康強電子在三隻股票中換手率最高、量比最高、漲幅最大,在這三股中最強,其次為美克股份,第三為遠光軟體。遠光軟體已經處於高位,就更不可取。量是價的基礎。在這幾隻股票中,如果某一隻盤中漲幅雖然不大,但量比、換手率最高,極有可能到收盤的時候它反而超過其他先漲的股票。而且,以上這些方法最好綜合運用。

  第四招 緊跟強勢股不放

  以上只是演示方法,股民絕不可以其推測結果為投資依據。筆者對股市探究越多,越感到股市的神秘性。金融經濟學創始人路易斯巴舍利耶曾經收集大量的數據,試圖用概率的方法來確定股票未來的價格,然而得出的結論令他無比失望。他發現有太多的決定因素在發揮作用,從而得出結論:股票價格是無法估計的(見《應該讀點經濟學》一書)。連經濟學家尚且如此,何況普通股民?因此,選出了可能的潛力股,還應按照“試錯法”,對表現較強的股票多批次少批量地買入,儘量減少風險。

  臺灣分析師丁元恒先生曾給筆者傳授從價值投資角度選股的方法,即“四低四高”的標準。四低:股價低、市盈率低、市凈率低、資産負債率低;四高:高成長、高投資回報率(凈資産收益率)、高分紅、高現金流(存貨和應收賬款少)。但他也承認,在A股市場不完全是這樣。現在很多漲停股為虧損股、高市盈率股,不知為什麼。所以,在重質的同時更應該重“勢”,追隨強勢板塊中的強勢股。(邵陽 鄧海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