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並軌改革不能老是“摸石頭不過河”

2013-08-05 10:02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林天泉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養老保險“並軌”大方向是明確的。人社部正在抓緊研究養老保險頂層設計方案(8月4日《人民日報》)。

  養老金並軌屬於老問題,老談資,一連串的“不能簡單並軌”、“做好頂層設計”、“需要深思熟慮”等公關用語,並無新意:2012年12月,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同樣是以“雙軌制”終將合併統一作答,並沒有對外釋放出積極的改革信號,也沒能給予外界期待更多的回應。

  養老金並軌的重要和緊迫性不言自明。更重要的是,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臺的情況下,養老金並軌是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題中之義。

  養老金並軌是必然趨勢,從民間到官方其實並不缺乏共識,但往往“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來”。如果沒有明確的時間表,那麼希望就只能變成失望。對於公眾來説,他們所希望看到的,不再是高層的一次又一次表態,而是要實實在在的行動來踐行。

  有人將養老金並軌比成“分蛋糕”式的“自我革命”,其核心就是調低降高,實現收入的相對公平公正。這就意味著,現有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作出極大的妥協和讓步,併為此付出實質性的代價。體現在收入數據上,就是機關和事業的收入減少,而企業養老保險金的收入增加。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李克強在回答記者有關改革深水區的利益觸動問題時表示,改革中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但別無選擇。如果沒有堅定的改革決心和勇氣,那麼就很難取得實質性的進步。

  其實,養老金並軌的試點早在2009年1月就在山西等5省(市)進行,只不過石頭摸了多年,就是沒有見著過河。即便是摸石頭,似乎也沒有見到什麼成效——蛋糕究竟怎麼分,試點成效究竟怎麼樣,取得了什麼經驗,有什麼教訓,未有全面的資訊浮之於公眾視野。如果連試點都舉步維艱,全國性的“頂層設計”,恐更將遙遙無期。從實質上講,養老金並軌改革是一個利益博弈的結果,故而改革的設計和實施,就離不開所有利益相關人員的參與。一方面,改革應有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才能彰顯改革的勇氣和決心,也才能倒逼改革的進度和效率;另一方面,改革必須搭建公開博弈的平臺,讓所有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

  養老金並軌不過河,光摸石頭有何用。當務之急是將社會共識轉化為具有實質進度的行動,並避免將改革單純建立在公權力的自覺性上。

  (四川 唐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