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銀行IPO步履維艱 大股東內鬥藏危機

2013-08-05 10: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林天泉

  開篇的話:自古以來,金融市場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不見刀槍,殺人于無形。當下的中國銀行業,央行逐漸轉變形象,從慈眉善目的“奶媽”變成了不徇私情的“嚴母”,大到國有銀行小到城商行愈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上市後帶來的種種發展優勢,處境堪憂的中小銀行更是傾心嚮往,這其中有著業績不俗的“高富帥”,有著當地城府鼎力扶持的“地頭龍”,也有著實力不濟但永不氣餒的小銀行。數年努力,只為一招中的,雖説成王敗寇,莫道世事無情,這背後的艱辛,就讓我們用文字來記載……

  隨著IPO開閘預期的愈演愈烈,城商行雖煎熬多年,但希望再一次降臨,他們也絕不錯過。位居2012年城商行競爭力排名前三甲的盛京銀行,綜合實力較強,成為東北首家上市銀行登陸A股市場,盛京銀行可謂勢在必得。

  然而,主打“東北振興概念”的盛京銀行在內部卻因股權鬥爭不斷,有傳聞稱其第三大股東方正證券意欲收購盛京銀行第二大股東匯寶國際手中股權,成為盛京銀行第一大股東並控制其經營,加之盛京銀行在經營方面仍有許多不足,為盛京銀行的IPO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焦點關注:股權鬥爭激烈

  近日,在盛京銀行IPO成敗的關口,傳出了盛京銀行第三大股東方正證券意欲奪權的消息。方正證券有意收購盛京銀行第二大股東匯寶國際手中股權,並成為盛京銀行的實際控制者。有內部人士稱,2011年方正證券投資15億,持有盛京銀行3億股,成為盛京銀行第三大股東,並承諾不擴股、不參與銀行經營。在此關口,方正證券食言擴股,目的自然心照不宣。

  除了股權爭鬥,盛京銀行經營方面也問題頗多,從其2012年年報來看,其資本充足率僅為11.65%,相較2011年底12.88%有大幅度下降,而這個成績在排隊等待上市的城商行中也難言優秀。

  此外,盛京銀行雖然一直強調優化信貸投向和結構,嚴控房地産、政府平臺貸款、“兩高一剩”等領域信貸投放,但記者從近兩年年報中發現,其房地産投放雖有微量減少,但依舊佔貸款總額20%以上。

  在各大銀行爭相分搶的理財産品市場,盛京銀行發行的紅玫瑰系列産品表現一直穩定,但其規模卻一直沒有起色,以盛京銀行紅玫瑰理財4號産品201311期為例,募集總額僅有8372萬元,而這只産品的募集上限為2億元。

  資料顯示,在排隊候審的城商行中,截至2012年底,上海銀行總資産8169億元,江蘇銀行6502億元,盛京銀行僅為3132億,遠遠被兩家銀行甩開,而較于已經上市資産規模破萬億的北京銀行,更是相差甚遠。

  盛京銀行的前世今生:扭虧為盈

  盛京銀行前身為瀋陽市商業銀行,1998年10月18日掛牌,是瀋陽市唯一的地方商業銀行。自成立開始,瀋陽市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就十分擔憂,央行報告曾這樣描述這家稚嫩的銀行,“已存在嚴重經營風險,不良資産數額大,比例高,回收難;資金週轉困難,依靠高息強拆資金維持支付;鉅額虧損,已嚴重資不抵債;內控不力,家底不清”。而因為瀋陽城市信用社資不抵債,瀋陽市商業銀行曾被央行列為全國風險等級最高的第六類銀行。

  2000年,張玉坤行長走馬上任,面對眼前的爛攤子,她迅速做出對策,通過對經營機制、人事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將服務産品創作為經營重點,2002年,瀋陽市商業銀行結束了連續6年虧損的局面,歷史性地實現扭虧為盈。

  2007年2月17日,瀋陽市商業銀行正式改名為盛京銀行,同一天,盛京銀行天津分行正式成立,也成為了繼上海銀行、北京銀行之後,第三家跨省設立分行的城商行。

  隨後的幾年中,盛京銀行開始注重跨區域經營,先後於2009年6月和9月,成立了盛京銀行北京分行和營口分行,“立足遼寧、輻射東北、走向全國”的戰略佈局也正在逐步實現。

  盛京銀行2012年年報顯示,其共有營業網點127個,分行共有11家,遍佈北京、上海、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盛京銀行與其他銀行不同的是,其他城商行跨區域經營多是異地分行獨闖市場,盛京銀行在天津除分行外還開設了5家支行,以服務濱海新區為核心,穩紮穩打發展業務。

  2012年初,張玉坤行長提出建議國務院在落實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政策中,給金融業的發展和服務以準入和扶持政策。並把盛京銀行列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監管序列,以其發展來帶動地區金融投資和金融服務提升。今年年初,張行長再次提出將瀋陽建成東北區域金融中心,以期金融資本發展推動産業資本發展的良好效應。

  上市路程:地方政府大力扶持

  經營有方,競爭力迅速提升,盛京銀行開始著眼于上市計劃。2009年11月,盛京銀行召開了臨時股東大會,並通過了《關於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並上市的議案》。

  雖然在2010年,銀監會和證監會達成共識,2006年以前城市商業銀行上市股東超過200人的可以申報IPO (首次公開發行)材料。但盛京銀行的股權問題一直為人所詬病。

  盛京銀行2008年2月發佈的公告稱,盛京銀行上市的發起人是原瀋陽市33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含原瀋陽合作銀行)的4144名股東、瀋陽市財政局,其他15家發起人是法人股東。其2012年年報顯示,盛京銀行股權分散,沒有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持有5%以上股份的大股東共9家,合計持有67.91%的股份。

  即便股權上有諸多問題,盛京銀行背後的瀋陽市政府卻始終如一傾力支援。2007年,瀋陽市政府主導對盛京銀行20億元不良資産進行打包置換。由瀋陽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盛京銀行簽訂貸款合同,抵押資産為瀋陽自來水總公司及其所屬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瀋陽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收購盛京銀行20億元不良資産。

  在瀋陽市城府的工作報告中,也多次將推動盛京銀行上市。支援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晉陞國家級開發區寫入大綱內,不過最為難得的是,瀋陽市政府對於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開明,“支援盛京銀行發展,支援跨區經營,支援搞股份制,支援搞對外合作”,這四個支援對於日後盛京銀行的發展起到了莫大的推動作用

  另外,由於盛京銀行位於東北老工業基地,肩負振興東北的金融使命,且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後的問題正制約著東北振興和瀋陽經濟區的建設,加之盛京銀行在遼寧省內的資産規模與資産品質上較其他行頗有優勢。因此,盛京銀行上市並轉型為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似乎是水到渠成。

  有業內人士指出,“為了平衡地域金融發展,遼寧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的城商行登陸A股的希望最大,盛京銀行作為遼寧地區的佼佼者,加上大連銀行已經退出,可能性確實很大。”

  塵埃落定,方知鹿死誰手,盛京銀行能否心願得償,讓我們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