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內貨基遭“T+0”危機 發行方式釀惡果

2013-08-05 09:59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林天泉

  工銀瑞信安心增利B類貨基或被贖回殆盡

  成立不到半年的工銀瑞信安心增利基金(以下簡稱“安心增利”),正在陷入被贖回殆盡,或許只剩下幾千萬元規模的困境。這是其銜“T+0”風光成立時,無論如何也預料不到的。該基金屬於場內T+0貨幣基金,是去年末今年初剛剛興起的針對證券保證金理財的貨幣基金,被視為盤活證券保證金的創新利器。

  然而,場內T+0貨幣基金面世以來,已有多只産品出現過觸及贖回上限、投資者不可贖回的尷尬情況。而極端情況出現在背靠工商銀行同時以固定收益為強項的工銀瑞信身上,還是讓不少同行意外。

  流動性體驗較差

  Wind數據顯示,從7月26日開始,工銀瑞信旗下安心增利B類貨幣基金的萬份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都赫然顯示為“0”。而工銀瑞信的官方網站上已經不再公佈此基金的收益資訊。這意味著,剛剛成立不到半年的工銀瑞信安心增利B類或許已經沒有規模了。

  安心增利按投資門檻劃分,低於300萬份的小額投資者份額歸屬A類,而根據二季報和該基金每日公佈的目前僅500萬元的凈贖回上限推算,安心增利A的規模當前也僅剩下幾千萬元。

  傳統貨幣基金通常要在贖回申請後2個工作日才可使用贖回款,也就是通常所説的“T+2”到賬,場內貨幣基金則是基金公司去年底以來的一個重要創新。他們將貨幣基金交易轉移至兩大交易所,可以讓貨幣基金實現當日贖回可交易股票,T+1日可提現。

  因此,這類貨幣基金客戶的最大需求,即能夠讓閒置在股票賬戶中的保證金獲得高於活期存款利率數倍的收益,同時能夠滿足股票交易的便捷性。

  這也對投資人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設計之初,這類産品即設定了每日的申購贖回總額上限,用以在保證投資收益的同時,滿足投資者的贖回申請。

  但是,“由於發行的時候機構投資者佔比太大,如果一家大機構上億元的資金要贖回,都要分成幾天操作,每天贖回1000萬元就到了上限,其他投資者自然就沒有辦法贖回,他們著急贖回買股票,但連續幾天不能贖,這樣的用戶體驗很差,投資者逐漸流失。”一位知情人士這樣描述安心增利的困境。

  8月2日,工銀瑞信安心增利A每日更新公佈的凈贖回上限僅為500萬元。

  發行方式或釀惡果

  今年3月28日,安心增利成立時兩類份額的規模合計27.5億元,二季報顯示其規模僅剩1.4億元,如今其B類份額已經看不到收益、A類份額贖回上限僅為500萬元,由此計算,成立4個多月後,該基金總規模或僅剩幾千萬元。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A類成立以來的萬份收益均值僅0.757元,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2.299%,亦遠低於同類基金。

  許多傳統貨幣基金選擇依靠機構投資者的“捷徑”,投資者結構中都以機構客戶為主,機構佔比超過九成的貨幣基金就有20多只。工銀瑞信安心增利目前沒有公佈投資人結構,但是知情人士透露,正是發行走了傳統貨幣基金的老路,找了大量機構資金,機構投資者退出時出現趨同效應,普通個人投資者一而再再而三遭遇贖回失敗,惡性迴圈下才導致目前這一窘境的出現。

  其實不僅僅是工銀瑞信,此前招商等基金公司保證金理財貨幣基金也曾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一度連續三天左右觸及贖回上限,令部分投資者贖回失敗。(經濟觀察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