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金融監管將重防系統間風險傳遞

2012-12-26 09:55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今年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從2011年 的 平 均29%降 至17%左右,不僅如此,資産品質和內控管理中所暗藏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在估值方面,銀行板塊整體市盈率為6.05倍,處於市場最低端,這一系列現象讓外界調侃銀行業已邁進‘夕陽行業’。”一位國有大行研究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余震”並未過去,國內銀行業仍面臨短期風險暴露和中長期戰略轉型的雙重壓力。另外,以委託和信託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融資、民間借貸等構成的“影子銀行”體系日漸壯大,這意味著2013年的監管複雜性和壓力不小。

  2013年1月1日,巴塞爾協議III在國內正式實施。在此基礎上,按照監管層的思路,明年將擴大金融監管範圍,逐步把“影子銀行”體系所暗藏的系統性風險納入監管視野,同時更加強調操作風險,推動金融機構內控管理體制等改革。在監管要求上將更加細化,著重防控金融系統間的風險傳遞。

  問題

  金融機構內控能力現“短板”

  中金公司在12月24日發佈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中認為,商業銀行的逾期貸款爆發在上半年,在第三季度呈現出減速上升趨勢,但第四季度基本保持平穩,而不良貸款的産生滯後於逾期貸款6個月,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將是銀行不良貸款顯現的高峰期,預計明年上市銀行新增不良貸款合計約920億元。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指出,2013年受實體經濟運作、貨幣政策調控和金融脫媒發展等因素的滯後作用和綜合影響,預計商業銀行仍將面臨多方面、較大的經營壓力,整體景氣度將繼續下行。

  在此情況下,企業與銀行之間的風險傳遞效應開始顯現。被監管層所關注的是,受經濟下行週期和國家産業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諸如船舶、鋼貿、光伏、地産等已被銀行列入了高風險行業名單中,處在這些行業的企業資金流動性問題,對銀行業資産品質帶來的考驗還將繼續發酵“銀行如何處理高風險行業的貸款清收是比較棘手的問題,並且,還有一些企業存在著銀行給予的超額授信風險,比如對集團企業的多頭授信、重復抵押風險,這值得重點關注。”銀監會一內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中內部控制缺陷開始暴露。今年上半年,金融行業內涉資千萬元和億元以上的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同比均顯著增長,信貸領域案件較為突出,外部騙貸手段呈現多樣化,票據領域爆發重大惡性案件,銀行員工參與民間借貸、非法集資引發的案件頻發。

  因此,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連續三個季度強調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的監管,並且,在銀監會日常監管中,通過資本管理和市場準入的方式,已經將案件的防範、內控的管理和銀行所有經營緊密聯繫在一起,一旦出現影響較大的案件,那麼銀行業務創新就將受到監管部門的限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金融機構本身是通過管理風險而存在的,其水準的高下就表現在風險管理能力上。在銀行實際操作中,表外資産與表內資産要一樣進行風險的防控,2013年重點風險防範依然包括表外風險向表內風險傳遞。”

  範圍

  監管擴大瞄準“影子銀行”

  今年前11個月,社會融資總規模為14.15萬億,而人民幣貸款增加了7.75萬億,這意味著其他渠道的融資作用日漸壯大。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金融多元化發展以及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金融機構為了規避信貸規模控制“影子銀行”體系加速成型,沒有傳統銀行以存款、貸款和結算為核心的業務組織形態,但卻像傳統銀行一樣提供融資、信用和流動性轉換功能,而這一點正在被監管層所關注。

  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的定義對國內影子銀行的規模進行簡單測算,委託和信託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融資、信託資産再加上民間借貸的規模總計有30萬億元有餘,佔目前全年G D P的比重為57%,佔全社會存款餘額的比重為33.45%。監管層和業內專家普遍持有的觀點是,國內影子銀行的活動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利率市場化,但同樣也加大了金融系統性風險。

  “明年國內銀行業如期實施巴塞爾協議III,顯著提高了銀行業審慎監管標準。”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表示“首先,巴塞爾協議III大幅提高了國際活躍銀行的資本要求,制定了全球統一的流動性監管指標,引入了杠桿率監管要求。其次,擴大了金融監管的範圍。目前,監管層逐步開始關注影子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未來也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填補以往的監管空白。”

  不僅如此,“在新的監管要求中,明確了降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道德風險的所有政策框架。重點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加強風險處置制度建設,降低‘太大而不能倒’的風險。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明年監管層將著力提高金融監管的強度和有效性。要求對系統重要性機構配置更多的監管資源,並且提出更高的風險治理和數據報送要求。”周慕冰進一步稱。

  同樣,尚福林也在傳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牢牢堅守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意識,防範重點領域風險,確保銀行業系統平穩運作。聯合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完善協作機制,加強對非法集資、高利貸、騙貸等案件的防範與處置,嚴控外部風險傳染,維護金融穩定。

  另外,“要深入推進銀行業改革。切實加強銀行業改革發展戰略頂層設計,推動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加快農村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督促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快公司治理、內控管理和績效考核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尚福林説。

  目標

  防風險兼顧實體經濟“穩增長”

  據悉,11月份以來,銀監會內部完成了中層輪崗,銀監會主席助理、黨委委員閻慶民不再同時兼任辦公廳負責人,辦公廳負責人由原銀行一部主任楊家才擔任,閻慶民仍兼任北京銀監局局長一職。原銀行二部主任肖遠企出任銀行一部主任一職,銀行二部主任由原銀行三部主任楊麗平擔任,銀行三部主任由原創新監管部主任段繼寧出任。

  金融行業內部人士認為,在監管部門輪崗完成後,一系列嚴格的監管措施將加速推進,包括細化銀行監事會職能的措施,以及出臺和《商業銀行管理辦法(試行)》相配套的《流動性管理辦法》等等,還包括強化金融行業資訊科技風險和理財業務的監管。

  “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銀行業總資産達128萬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95%,撥備覆蓋率達到290.0%,撥備率達到2 .76%;資本充足率為13 .03%,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0.58%。2012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9810億元,同比增長20%。”周慕冰坦言,“不過,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銀行業穩健運作面臨一系列挑戰。從短期看,外部經濟形勢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商業銀行存在不良貸款反彈上升的壓力等。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利率、匯率等基礎性金融變數的市場化改革都對商業銀行轉變發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商業銀行業務和産品的同質化現象仍較為突出,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還有待增強。”

  中金公司分析師毛軍華認為,“近期相關理財産品事件將會加快監管的步伐,比如對銀行承擔實質兜底風險的融資方式增加撥備計提和資本金要求,加強對操作風險的監管(操作風險的資本計提要求即將在2013年1月1日開始執行)等。”

  在明年的工作中,按照尚福林的思路,銀監會系統將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風險排查,包括研究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産貸款、資訊科技、理財業務、影子銀行等風險監管措施,同時,推動銀行改進績效考評和加快改革轉型,嚴守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兼顧金融機構風險防控與支援實體經濟穩步增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