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初現轉機

2012-12-26 08:48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偉

  □本報記者 陳聽雨

  爆發于2009年底的歐債危機,在經歷了兩年多的發酵期後,于2012年底初現轉機。歐元區永久救助機制——歐洲穩定機制(ESM)生效,希臘成功實施債務重組與回購,援助西班牙銀行業協議達成,援助愛爾蘭和葡萄牙項目穩步推進,加之歐洲央行暗示將扮演“最終貸款人”角色……自今年下半年以來,投資者對此次危機的緊張情緒漸漸緩解,對歐元區崩潰的預期降溫。不過,歐債危機的長期性風險與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仍不容忽視,歐元區經濟復蘇前景黯淡,歐洲方面應對危機與推進一體化的進程任重道遠。

  正如歐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首席經濟學家彼得普雷特所言,儘管歐債危機當前局勢較過去兩年有很大改觀,但並不意味著危機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歐元區救助高負債國的過程仍充滿風險,各方面的改革仍遠遠不夠,整體經濟處於停滯甚至衰退中。

  救助進程風險猶存

  較之過去兩年的拖遝低效,今年歐元區當局應對危機的政策可謂“給力”。不過,救助措施仍無法根治危機根源,且救助機制存在將歐元區核心國與歐央行一同“綁架”入危機深淵的風險。

  歐盟委員會、歐央行和貨幣基金組織(IMF)“三駕馬車”近期與希臘達成了新的援助協議,放寬了援助條件。為使希臘債務降至可持續水準,上半年,該國實施了首輪債務重組,私營部門債權人將所持希臘債券減記超50%。12月,希臘政府又以折扣價格進行了回購債券,計劃回購規模超過300億歐元,12月中旬,該國終於獲得了久拖不決的新一批救助貸款,一解燃眉之急。

  不過,國際評級機構仍然認為,希臘由於執行改革不力且經濟深陷衰退,國際援助項目已偏離預定軌道,未來該國仍存違約風險。只有在歐元區下調對希臘的貸款利率、歐央行放棄所持希臘國債頭寸的收益、並由ESM承擔該國銀行業救助成本三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才能確保希臘債務的長期可持續性。評級機構預測,明年希臘債務問題將再度浮出水面,從中長期看,歐元區官方債權人最終需對希臘債務進行減記,除此沒有其他途徑可選。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債務重組和回購有助於增加希臘資本流動性,解決了迫在眉睫的債務償付問題,但該國經濟萎縮和銀行業務收縮等導致債務重組的深層次壓力在一定時期內很難改變,債務水準仍將繼續上升。長期看,堅持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際匯率、降低勞動力成本,是希臘擺脫危機的根本選擇。

  另外,歐央行9月6日宣佈,將啟動直接貨幣交易(OMP)計劃,在二級市場無限量購買成員國國債,以壓低成員國融資成本。但分析人士警告,直接貨幣交易計劃似乎兌現了歐央行此前“不惜一切捍衛歐元區”的承諾。但該計劃潛在的多重風險值得警惕,相對於“保證穩定通脹預期”的核心職責,歐央行已偏離了自身使命,距“最終貸款人”角色越來越近。這一措施在法律上已突破了“歐央行不得為成員國政府提供透支安排、信貸便利,也不得直接購買政府發行的債務工具”的《裏斯本條約》,歐央行貨幣政策已無法保證獨立性,而是被財政政策所挾持。此外,歐央行以直接貨幣交易計劃購買的債券與其他相關債券持有者享有平等索償地位。這意味著,假如債券發行方破産,歐央行將承擔直接貨幣交易計劃的購債損失。未來,將有更多風險資産由重債成員國、金融機構轉移到歐央行的資産負債表上。

  復蘇前景黯淡

  據歐盟統計局數據稱,今年一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增速為零;第二季度歐元區國內生産總值(GDP)環比下降0.2%;第三季GDP初值環比下滑0.1%。連續兩個季度GDP環比萎縮意味著歐元區已正式進入4年來的第二場經濟衰退。荷蘭和奧地利等歐元區中原本經濟表現良好的國家在第三季度也意外出現經濟環比萎縮。

  歐央行12月7日將2013年歐元區經濟預期由此前作出的增長0.5%,下調至萎縮0.3%。該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明年歐元區經濟可能將面臨又一年的艱難狀況,預計經濟將從2014年晚些時候開始復蘇,明年經濟增速在0.2%-2.2%之間。

  市場和研究機構普遍看空明年歐元區經濟前景。惠譽認為,歐元區經濟已連續四個季度未實現增長,目前的形勢越發令人擔憂。

  花旗銀行11月30日發佈《經濟與金融市場前景展望》年度報告預計,2012年美國GDP將增長2.2%,歐元區GDP將萎縮0.4%,雙方差距將達到2.6個百分點,為1993年以來最大。到2014年,這一差距將擴大到3.4個百分點;到2020年,差距還有愈發擴大的趨勢。花旗表示,隨著差距的擴大,歐元區經濟將被美國甩得越來越遠。歐元區在債務危機影響下,私人部門去杠桿化、財政緊縮措施、銀行系統疲軟等不利因素將持續對歐洲需求起到抑製作用,歐元區經濟將在2013年和2014年經歷持續衰退,之後也將面臨長期疲弱。

  一體化進程任重道遠

  分析人士認為,根治歐債危機,除制度改革外而無它途,即歐元區最終須實現徹底的財政、貨幣政策與金融業監管統一。然而由於歐元區各成員國眾口難調,改革涉及複雜繁瑣的法律和制度程式,歐元區強化一體化目標、推動實現金融聯盟和財政聯盟的道路荊棘遍佈。

  今年最後一次歐盟峰會批准了歐元區銀行業單一監管機制方案,預計到2014年1月1日有望覆蓋全部歐元區銀行。屆時,歐央行將成為歐元區銀行的最終監管機構,各國政府監管機構將繼續承擔對本國銀行的日常監管工作,歐央行將直接監管25家最大的系統性重要銀行,並擁有直接干預任何一家歐元區銀行的權力。銀行業單一監管機制的建成,將為ESM直接為成員國銀行注資鋪平道路。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表示,創建銀行業單一監管機制是整合歐元區金融業的第一步,新監管體系旨在打破歐元區銀行業危機和政府主權債務危機間的惡性迴圈,解決歐元區危機的根本問題。

  雖然困難重重,但歐元區在金融業聯盟這一方向至少邁出了第一步。而涉及統一預算體系、稅收政策、建立轉移支付制度等更加複雜改革的財政聯盟的建立工作,歐盟至今仍無從下手。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11月28日宣佈了一份旨在確保歐元區長期存續性的經濟與貨幣聯盟體制改革藍圖。根據這份藍圖,歐元區最終將建立共同財長預算體系,發行共同債券。

  具體而言,這份藍圖將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改革劃分為三個階段,明確了歐元區長期改革的方向。首先,在未來6個月至18個月間,歐盟應推動建立歐洲銀行業單一監管機制,邁出金融業聯盟的第一步。其次,在未來18個月至5年內的中期階段,需進一步加強預算和經濟政策的“統一行動”,具體包括統一稅收與就業政策;需建立專門基金,為重債國推動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提供資金支援,接管佔成員國國內生産總值(GDP)60%以上部分的公共債務。這一階段的措施將涉及歐盟條約的修訂。第三,在5年以後的更長時期,歐元區成員國應建立一個獨立運作的“歐元區預算”。一體化程度的更加深入將為最終發行共同債券打下基礎,這將是經濟與貨幣聯盟改革的最後一步。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