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是實體經濟資金的“水龍頭”

2012-12-26 09:5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范樂

  中國銀行業一直以來承擔著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水龍頭”角色,“水龍頭”是否靈活好用,直接影響各經濟主體的成長活力

  作為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為緊密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應結合自身戰略定位和業務特點,從客戶結構、區域結構、行業結構等維度,充分參與到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偉大事業中去。

  調整金融服務的客戶結構,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國銀行業一直以來承擔著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水龍頭”角色,“水龍頭”是否靈活好用,直接影響各經濟主體的成長活力。近年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銀行業仍然過度集中于大企業信貸投放,這已不適於新的市場客群結構,並對實體經濟産生了負面影響。我們將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作為核心戰略導向,正是從實體經濟需求出發調整客戶結構的應有之義。廣發銀行近三年新增中小微貸款在全部新增貸款中的佔比均超過50%,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這一佔比。

  調整金融服務的佈局結構,支援區域協調發展。成本回報是商業銀行較為看重的指標之一,對於全國性銀行而言,發達地區經濟基礎好、戶均每人平均金融資産多,成本回報率相對較高,因此銀行爭相在經濟發達地區開設機構,相應的金融資源也明顯地傾斜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但我認為,銀行應響應政府的城鎮化規劃和節奏,分層次有步驟地介入集約、智慧、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金融服務。

  調整金融服務的行業結構,支援生態文明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的加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資訊産業、先進製造業、綠色可迴圈産業、現代服務業等代表著未來的經濟新熱點,在整體方向上也符合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銀行業在進行新的客戶選擇時,應進一步融入綠色金融的理念,並根據國家産業規劃調整目標市場、目標客戶定位,在信貸投放環節嚴格執行綠色環保“一票否決制”,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良性迴圈,積極開展節能減排、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的配套金融制度建設,積極參與到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大局中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