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存款“搬家” 半月減少約4200億

2011-09-23 08:01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王思羽

  存款正在加速流出銀行體系,9月份前半個月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存款比8月末減少了大約4200億元,出現了罕見的天量負增長,存款缺口嚴重影響了貸款。銀行資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在資金面偏緊的形勢下又滋生出一系列亂象,銀行高息攬儲有所抬頭。

  >>探因

  分析人士稱流向民間金融市場

  分析人士通常認為,存款凈流出多發生在股市大牛市時期。但目前通脹壓力不減、股市樓市財富效應黯淡的背景下,儲蓄搬家後很可能流向理財、信託、藝術品、收藏品市場,甚至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民間借貸市場。

  某國有大行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存款貸款都比較緊張。存款方面,每月上半月存款都會環比減少,但下半月又會上升回來。同時,他告訴記者,每個季度最後一個月的21日為企業付息日,企業將自己銀行賬戶的存款拿出來一部分作為其融資的利息。該人士稱,這部分資金不少,大行有時能達到幾百億。

  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分析,存款流向了很多地方,從她掌握的情況來看,流向了民間金融市場,又從民間金融市場流向了高利貸的實體企業、以及流向了中間的投融資公司,甚至有流向國企的。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存款可能流向兩個方向:第一,在緊縮的貨幣政策下,銀行之間競爭比較激烈,中小銀行的信貸額度更緊張,攬儲能力也不如大行,但其在這方面下足工夫,用各種有吸引力的服務或産品來攬儲,可能有部分存款轉向了這一部分。另一方面,目前存款利率依然偏低,理財産品、信託、民間借貸、股市都對資金進行了分流。

  有分析人士特別指出,目前愈演愈烈的民間融資甚至高利貸市場,可能成為儲蓄分流的主要領域。該人士指出,雖然幾次加息後,一年期存款利率達3.5%,但8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2%,負利率明顯,逐利性使資金自然會從銀行體系中分流出來。

  >>影響

  貸款業務受影響高息攬儲抬頭

  由於存款顯著減少,部分中小銀行日均存貸比已接近或超過75%的監管紅線。有銀行內部人士透露,很多銀行正在壓縮貸款規模,以求降低存貸比數據。銀行內部人士透露,監管機構的貸款額度和存貸比管理已經讓銀行信貸投放非常艱難,為能吸收資金,商業銀行不得不加大存款吸收力度。不少銀行已將存款列為重要甚至唯一的考核指標,臨近三季度末,一場銀行間攬儲競賽正在上演。他表示,畢竟負增長數據只是截至中旬,到了月末幾天,銀行一定會在存款考核和美化財報的壓力下,吹響攬儲“衝鋒號”,存款缺口會迅速合攏。

  郭田勇認為,對銀行高息攬儲不必過分擔心,高息也是要有標準的,不可能高過監管層規定的上線。同時,郭田勇指出,存款驟減對銀行肯定是不利的,存款立行,存款減少了貸款自然也要下降,同時中間業務中比如結算業務的規模也會受到影響。

  葉檀認為,現在金融市場是處於比較動蕩的階段,這是市場的正常反應,一方面資金收緊之後大家對於銀行的利息不滿所以紛紛尋求一些高息産品,第二市場跟銀行的存款利率之間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第三是因為銀行的存款雖然利率比較低,但是銀行通過一些短期的理財産品或者是一些表外資産來獲取高收益,所以不光是存款逃離銀行,金融脫媒化甚至我們的利率也在失去管制,我們的管制有時候是無效的。(記者高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