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接受專訪稱“只想紅”

2011-09-14 07:02     來源:CCTV     編輯:王思羽

  (節目導視)

  解説:寫真、專訪,多家媒體郭美美突然地高調,這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羅昌平:他們(郭美美工作室)聯繫了國內很多的媒體,希望能夠做一個專訪。

  解説:

  懸富,偽造身份,爭議備受譴責,再到聲明進軍娛樂圈,社會、媒體該用什麼眼光面對這個口碑不佳的女孩?

  字幕提示:是非充滿考驗,這次完美蛻變,相信勇往直前就會看見。

  解説:

  緋聞、醜聞、偷拍、走光,面對形形色色的娛樂手法,媒體呼籲反思無底線炒作,拒絕審醜。《新聞1+1》今日關注“郭美美:不想紅會,只想紅?”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這兩天中秋節,按理説最火的應該是月亮,可是仔細一看有比月亮火的,那就是大家其實並不陌生的郭美美。幾天的時間裏,突然發現出現了很多對她的獨家專訪,從雜誌到報紙,從東到西。一時間讓人感覺紅會的事可能真過去了,但是郭美美紅了,這應該嗎?我們該不該警覺呢?我們是不是要真的接受一種審醜的利益鏈條呢?來,一起關注。

  (播放短片)

  解説:

  連續兩天三份刊物、三篇稿件,郭美美這個爭議人物再次引起關注,只不過這一次伴隨著的不僅僅是對她的意見,還有對於媒體價值和責任的思考。

  這篇以“郭美美從未想做全民公敵”為標題的文章出現在最新一期的《嘉人》雜誌上,大標題的上面還標有“獨家專訪”四個字,而報道的內容除了涉及到成長經歷、感受變化之外,也依然列出了郭美美事件引發的一些質疑。而文字之外,《嘉人》也刊登出了一組她的寫真照片。

  鄧立(《嘉人》執行主編):8月中旬的時候,我的專題編輯在問我説,我們可不可以採訪郭美美,我説可以,我説可以先約著。後來我的同事告訴我説,整個約的過程還是很順利。

  解説:

  出乎意料的順利採訪引發的卻是一場大討論,反對者認為,將全民公敵郭美美送上時尚雜誌,傷害了公眾的感情;而贊同者則表示應該,對於新聞人物採訪也沒有關係,究竟該不該採訪郭美美,一時間人們爭論不休。

  鄧立:有猶豫過,但還是覺得她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其實我們也會看到網路上對她的各種各樣的討論,幾乎是“沾上死愛上亡”,所以我們也會在刊發關於她的報道的時候,其實考慮會要多一些。

  解説:

  討論還沒結束,新的報道又接踵而至了。今天,一篇叫做“郭美美:不想因為我,讓老百姓對紅會失去信心”的文章出現在《南方都市報》上,同樣也是專訪。而與此同時,同屬南方報業集團的《雲南資訊報》也刊登出一篇題為“風暴眼中的郭美美”的文章,事實證明,這一次似乎並不是獨家專訪。

  羅昌平(《財經》副主編):在9月5號,我們的記者接到了郭美美工作室的一個電話,對方就提出來希望能夠由《財經》雜誌專訪郭美美,大概情況就是這樣的。同時我們也知道他們聯繫了國內的很多媒體,希望能夠做一個專訪。

  主持人:很多很多年前的時候,有一個詩人寫過這樣的一首詩,有的時候像一點點寓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話用到今天,用到郭美美事件當中有點過了,但是在目前的娛樂圈或者説是演藝圈裏,我們可以變換一下這首詩,卻實在是成為了一種現象,那就是醜聞是醜聞製造者的通行證,而低調卻是低調擁有者的墓誌銘。於是你開始習慣看到了一種審醜的利益鏈條,這個鏈條是什麼樣的過程呢?主動或者被動地出現了醜聞,然後導致出名,然後是主動策劃變得更加出名,然後引起市場注意,然後走向市場,然後獲取利益。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有很多涉及到道德或者價值觀的底線層層在往下落,也難怪在郭美美涉及到紅十字會這樣一個事件出來不久之後,就有人怯怯開始擔心,説估計最後的贏家只有郭美美一個,沒想到沒隔多久郭美美還真上路了。

  其實近一段時間據我們了解,郭美美的團隊給很多的媒體都打過電話希望獲取被採訪這樣一個機會。我們看到的只是刊登了對郭美美獨家專訪這樣的一些報道,還有一些媒體沒有刊登。講一個細節,昨天晚上,在北京有一家報紙撤掉了近三個版的對郭美美的專訪,原因不複雜,是警覺。為什麼呢?因為小姑娘郭美美結束採訪之後説了這麼一句,“你們可是北京的獨家哦”。當時就感覺這事有點不對,就退掉了。其實,沒登的不只是報紙,還有一本雜誌,大家很熟悉的《財經》雜誌。我們就要關心一下,《財經》雜誌拒絕刊登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原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羅昌平,《財經》雜誌副主編,最近兩周,郭美美經紀人主動聯繫多家媒體希望專訪,我們未應,原因如下:(1)郭方主動約訪,其意昭然;(2)記者理應專訪留檔,哪怕不發稿;(3)要分清楚是媒體在利用郭美美還是被其利用;(4)單一對話體報道不合適調查報道,應有輔助採訪並成文;(5)即使發稿,有責任過濾郭氏明顯説謊內容。這是沒有刊登的《財經》的一種態度。

  我們再看吳衛華的一段話,很有趣。他幫我們總結了一下現象,6月-9月,微博熱點輪動,唯有GMM屹立潮頭不倒,3個月持續發光、發熱。一個小女子竟然將達芬奇、袁莉、盧美美、海底撈、李陽等熱門事件、人物全部淘汰出局。看來想在微博上持續大熱,需要:1、有推手、無禁令;2、有緋聞、無證據;3、有情節、無結局;4、可偷窺、可想像。面對這樣一種審醜的利益鏈條或者説這樣一種現象,媒體人怎麼看,我們先聽一聽《新京報》記者潘採夫的看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